羊肉泡馍,亦称羊肉泡,古称"羊羹",关中汉族风味美馔,源自陕西省渭南市固市镇。它烹制精细,料重味醇,肉烂汤浓,肥而不腻,营养丰富,香气四溢,诱人食欲,食后回味无穷。
北宋著名诗人苏轼吃过羊肉泡馍,直呼好家伙真美味并为羊肉泡馍代言,留有"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的诗句。因它暖胃耐饥,素为陕西人民所喜爱,外宾来陕也争先品尝,以饱口福。羊肉泡馍已成为陕西名吃的"总代表"。
这么一道美食,就算是没有口福,也有眼福吧。可你知道羊肉泡馍的来历吗,但不瞒你说啊羊肉泡馍其是一个大名人在别人施舍的好意下,做出的。
故事啊,还得听我娓娓道来。在好久好久以前(大致为五代时期),赵匡胤(没错就是那个北宋开国皇帝)路经长安(也就是现在的西安),哪啥长安正直冬天,白雪飘飘,鹅毛大雪,一碗热气腾腾的汤是多么美妙的存在。可赵匡胤这时还只是个穷小子身上可穷了,翻来翻去就是把衣服都翻烂了把兜都翻出来,却连个硬币都翻不出来,穷的浑身家当加起来也不过就两块大膜(其实这两个膜也是他乞讨时,一家卖膜的店主好心施舍的)虽说是两个大膜,但那两大膜也因一直被赵匡胤拿布包着,还能叫膜吗?两膜变得又干又硬还被挤的啊,说是个膜都要仔细观察才能确定。赵匡胤一看,眉头一锁,这咋行呢,再不吃饭,饥饿条就要没了啊,再不就要被饿死再这茫茫大雪之中,可这膜这么硬,就算是把我这口牙都吃没了,那膜怕不是连个牙印的没有,要不扔了吧,不行不行扔了我吃啥呢。再看看他空空的口袋,兜里的钱就算是买瓶矿泉水都不够啊(何况当年连瓶矿泉水都没有)。这情势一看,咋办呢,赵匡胤直呼老天这个老头子坏的狠。生活不易,匡胤叹息。于是他在长安街上左走走,右看看,地上留着赵匡胤在雪中一深一浅的脚步。那天上的鹅毛大雪就像赵匡胤的心情一样,宝宝心里苦,但我不说。这时老天看了看那位将来的天选之子,想着这怎么能把赵匡胤这个号玩废了呢。于是啊一家羊肉汤店就出现在他眼前,那羊肉汤店里的那股热气伴着羊肉的香气,还有那烟囱里升起热雾,随着风飘啊飘啊,一直飘到了赵匡胤这,赵匡胤猛地吸了一口,艾玛,真香。赵匡胤这一看羊肉汤店,也不免用手擦了擦嘴边的口水,”要是能来上一碗在这冬天里是一种多大的奢望啊“可惜赵匡胤只能闻着羊肉香,想着羊肉汤,喝着西北风。离谱的是这一未来的北宋开国皇帝竟哪来的一种莫名的勇气,赵匡胤厚着脸皮跑到人家羊肉汤店去,恳求那老板给他一碗热腾腾的羊肉汤!但更离谱的是那老板还是个大好人,二话不说当即就给了赵匡胤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拜托,就算是顶级狗血编辑都不敢这么写好吧。
这可算给赵匡胤见到一个大便宜,幸运值直接拉满,可算给孩子开心坏了。只见赵匡胤左手端着羊肉汤,右手拿着膜。把膜一瓣一瓣的掰碎扔进汤里吃了起来。好家伙,赵匡胤直呼人间美味。虽说这一膜与一羊肉,乃世间在平常不过的两种食材了,干硬的膜却在羊肉汤中逐渐泡软,膜也汲取了羊肉汤中的精华,但这某名的融合竟会得到如此美味。赵匡胤边吃边哭,应该是应为老板的热心感动了他吧,这冬日里也不缺那一股暖流吧。吃完后赵匡胤那是全身有劲,饥饿条直接回满,好嘛血包都没这么给劲,直接一拳一个小怪兽(开玩笑的)。后来赵匡胤当了北宋皇帝后,天天在宫内吃惯了山珍海味,便想回归纯朴,这想着想着便想起那碗热气腾腾羊肉汤与干硬的膜。他光想起那味道就不由得舔舔嘴唇。从那时起,赵匡胤便满脑子都是它——羊肉泡馍。一天,他又突然想起了那碗香到心里暖透全身的“汤泡馍”,立即传旨御厨速速做来。但御厨做了几次,赵匡胤都觉得不是当年的那个味儿。于是在偶然一次长安寻访时,赵匡胤凭借着微访的名义,名正言顺的再长安街上勘探民情(其实就是纯晃悠)。就在这时赵匡胤又见到了那家羊肉汤店(这店怕不是老字号了从五代末开到北宋初),巧不巧赵匡胤看到后啊,转身就向那家那走,到了那熟悉的店,怎能不点那熟悉的菜呢。于是啊他让老板再给他做一碗当年的味道。老板当场就懵了啊,当时是赵匡胤自己做的。到底怎么做的,他又怎么会知道,又怎么会做。于是老板就努力回想当年的情景,想啊想啊,就想到膜与羊肉汤。于是老板就叫来伙计试着做,同样的汤,同样的膜,同样的做法,同样的味道。正巧的是,这味道和当年的味道不说是大差不差,只能说是完全一致。赵匡胤龙颜大喜,直接给”主播“老板刷礼物——一个大大的赞赏(没错只有这个)。后来啊,皇帝来着吃饭的消息在长安街传来传去,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传万,人人都知道了这件事,于是这么一个网红热门打卡点就诞生了,古人怎能不去打卡蹭热度呢,所以啊,蹭热度这件事,我们的古人早就开始了。虽然没有主播拿着手机杆自拍,但却带来了无数的客流量,不到几日,那老板便赚的盆满钵满。也许这就是赵匡胤给他最大的报恩吧。于是啊,那家店天天生意火爆,毕竟吗皇帝的流量谁能不蹭。
就这样一个西安美食一绝就这么诞生了,还没吃过羊肉泡馍的,还不去试试,这毕竟是和皇帝最近的一次接触了。
品美食,懂历史。这你还不多吃点,多懂点历史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