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黄包车,是民国时期风靡中国各大城市的交通工具,也是中国第一代具有正规运营资质的出租车。众所周知,黄包车又叫「人力车」,顾名思义,必须要靠人拉着才能前进。如此想来,这车应该叫「黑包车」啊!为什么黄包车不黄,却要叫「黄包车」呢?
1、黄包车的由来
早在商朝,约公元前16-前11世纪,我国已经能制造有辐车轮的轻便两轮车了。到了秦汉时代,人力两轮车称「辇」,像这个字一样由「男子并行,拉车前进」,一般为皇帝和显贵用,所以没有在百姓间流行开来。
如今我们所认识的人力车是19世纪70年代前后,由日本人发明的。
人力车的结构和原理并不复杂,当时又没有专利保护制度,日本的人力车制造和运营公司便如雨后春笋一般遍地而生。人力车经过不断改进,得到了迅速发展,很快普及日本全国,也走出了国门,传到亚洲各国。
2、黄包车哪里“黄”?
中华民国初年,黄包车已风靡京、津、沪、汉等各大都市,「黄包车」的名字也是起源于这个时候。
当时除了运营车辆以外,很多有钱人开始拥有「私家车」,公共租界工部局为了区别私有的东洋车与公共的东洋车,规定公共东洋车必须漆成黄色。自此,东洋车又开始被称为「黄包车」。
3、是什么取代了黄包车?
真正促使他走向衰亡的其实是新的技术产品——三轮车。三轮车是中国人民的独创,将脚踏车与人力车合二为一,因有三个轮子而命名。1946年改革时,三轮车就是人力车的一个替代品,改革失败后,三轮车数量却骤然增长,有取代人力车的趋势。
《新民晚报》报道:“半年来,人力车减少,三轮车增多,路人亦多舍人力而就三轮,人力车将不用取缔而自行淘汰”。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