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常常觉得自己是几个人。
在我读初中时就常常感觉自己是几个人组成的一样,那时最明显的感觉是自己有双重人格。
到大学后,我发现好像自己不是只有两个人格,而是三种人格。常常发呆的时候,深夜的时候都会在想自己是不是有精神分裂症,怎么会有那么多个“我”呢。
在中学时,除了日常表现出来的人格(姑且先称之为A君),还存在一个在内心世界的人格,先称其为B君。
当我处于B君人格的时候,一般都是一个人的时候。一般都会表现出,自私、无情、充满过分的欲望、有很多嗜血残暴的想法等一些很负面的情绪。
当我在大学的某一个夜晚的时候,突然发现,内心好像有第三个小人诞生了,暂且称他为C君。
C君,他很热情、乐于助人、无私奉献、喜欢默默付出、愿意吃苦耐劳、别人不愿意做的苦差事好像C君都可以接受。
忽然发现我也有这样的一面哦,好奇迹诶!一直以为自己是很坏的一个人,只是掩饰的很好没表现出来而已,没想到我还可以那么高尚哦。
在发现C君之时,好像也是在大一当过班长之后才慢慢发现的。其实现在想想好像以前也有,只是一直没有发现而已。或者是说,当时中学的我,还很单纯,接触的东西还很少,每天知道最重要的事就是读书。
可是读书是辛苦的事,好像也没几个人喜欢读书。但是不想让家里失望,还是默默的选择了当乖乖仔。
也许就是因为当时压抑了太多的负面情感,才让叛逆期的我感到B君的存在吧。
而对于A君,是介于B和C之间的中间的人格,说很明显的特征好像并没有,大家看到我的样子就是A君的样子。
对于三种人格共存的我,一直在脑海中问自己,自己是不是精神分裂或者是人格分裂啊!说实话有时候我真的会用两个小号,自己和自己聊天。我也一度和一些好朋友提过自己的三种人格。
据我了解,好像不单单是我有这样的困扰。一些朋友和我聊天的时候也说过,感觉自己有两三个不同的人格,这让他们也感到很困扰,很焦虑。
直到前一段时间我才发现我们这种感觉是很正常的。
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提出的人格结构就很好的阐述了我们这种情况。
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
本我(也就是B君),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本能、冲动与欲望构成的,是人格的生物面。也就是这是最为原始的人格。
自我(也就是A君),介于本我和外界世界之间,是人格的心理面。自我的作用一般体现在:一方面使个体意识到其认识能力,另一方面使个体为了适应现实而对本我加以约束和压抑。
超我(也就是C君),是人格的社会面,是“道德化的自我”,由“良心”和“自我理想”组成。超我的作用是指导自我、限制本我。
在正常情况下,人格的三个方面相对平衡,个体得以适应环境与现实。
看完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后,我感觉以前的那些困扰瞬间减少了很多,虽然还会有或多或少的困惑,但是我已经接受了这个情况了。
心理学真的是门奇妙的学科,可以让自己更了解自己,让自己的幸福观越来越高,让自己越来越好。
你还在为你的多种人格困惑么?
不过,值得提一提的是,如果还是有很多问题的话,建议去看看心理医生,毕竟像《你好,疯子》里的主角有六七种人格的人,八九不离十是有心理问题或者心理疾病的。这样的人最好去看看心理医生。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到你。
—END—
参考文献:《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2015修订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