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我们正在讨论第二天中午要做什么样的花样美食,在说到其中一种时。因为是女儿在看视频,我听她讲述制作过程,有一点我感觉做不了,就想看看视频。结果女儿突然有了点儿小情绪,语气很不友好的对我说:你不想看这个视频(我上午说过哔站的视频没有下厨房的视频看着方便,但没说不想看这个视频),所以我不想让你看了呀!说完就去了餐厅学习桌那里。
原本我是准备说:我是你妈,你是我女儿,我养你这么大不是让你不尊重我的,你应该给妈妈好好说话。但是我忽然想到,如果我今天先啥都不说,就用失衡理论,让她在自己的情绪里呆一会儿,女儿会有啥反应?她会意识到自己错了吗?于是我一个字都没说,起身回了卧室。
在卧室我开始写简书,不管这个事件如何发展,我想真实地把它记录下来,也算是一次刻意练习吧,这都是自己运用心理学生活化处理问题的素材。
我刚写了几句话,女儿进来了,直接从后面抱住我说:妈妈,对不起,我感觉到你生气了,刚刚怨我说话语气不太好,你别生气了。
我:乖,妈妈感觉到你不尊重我,确实生气了。不过你能意识到自己语气不太好,让妈妈不舒服了,说明你的感知力提升了。你能主动来给妈妈道歉,说明你能接纳自己的不足,勇于承认错误,这是人更加成熟的标志之一(我们不能揪住孩子的小辫不放,要多看孩子进步的地方)。那你能告诉妈妈下次遇到此类事情应该怎样表达吗?
女儿:我不该情绪那么大,应该好好地和你说话。
我:是的,妈妈理解你的意思了,你愿意听妈妈再深入说一下吗?
女儿点点头:嗯。
我:妈妈觉得不管啥时候你都可以有情绪,重点是当你有情绪的时候,你如何合理地表达。
女儿:不要带着情绪和妈妈说话。
我:是的,当我们有情绪的时候,我们要提升自己的情绪表达能力,要学会用语言表达我们的情绪,而不是用情绪去表达。比如你刚才有点儿不耐烦的时候,你应该态度柔和地对妈妈说“妈妈,我这会儿有点烦,我不想让你看视频”。
女儿点头表示接受,此时女儿开始划拉手机。
我说:乖,妈妈和你说话的时候,你在看着手机,你心里咋看待这个事儿。
女儿:我不应该看手机,应该专注地和妈妈说话。
说完没打招呼站起来跑了,我心想这是烦我了吗?但我没追出去问,有时候该忽略的别去较真。
十几分钟后我发现她洗漱好了,没有不开心的样子,我说:乖,你刚才不打招呼就跑了,是为啥呀?
女儿:我一看手机上的时间有点儿晚了,赶紧跑去洗漱了。
我:看来你的时间管理能力提升了,下次可以顺口给妈妈说一句“妈妈,太晚了,我去洗漱了”。
然后妞又告诉我:妈妈,我属于那种情绪来的快消的快的人,你今天如果在第一时间拿我不尊重你说事,可能我会更烦,但你啥都没说,反而我觉得可不好意思。妈妈,你能不能以后都这样,别那么快指正我(孩子跟孩子性格不同,我们要因材施教,灵活运用所学的方法)。
我:好呀!妈妈其实也是在不断地调整,想让咱俩沟通更好,相处更舒服,关于你说的这一点,妈妈一定能做到。至于咱情绪来去都快的问题,需要咱提升情绪管理的能力。
通过今天这件事我明白了:当孩子犯错的时候,我们家长不要总是急于纠错,要给予孩子反省的时间(院长的失衡理论百试不爽,对青春期孩子一用一个准)。当我们没有科学方法的时候,孩子的每一次犯错都是我们收拾他的机会;当我们拥有科学方法的时候,孩子的每一次犯错都是我们提升他的机会。做科学的家长才能推动孩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