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三年大学,好像会对很多东西有所思考,特别是在经历了昨天的班委选举之后感触更多了,昨天的班委选举选的职位是副班长以及班长助理,而且打着的名号是因为大三了要在简历上填上一个拿的出手的一笔。
每次班委选举都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参加,只用举手而已,所以对于前几次的班委选举印象几乎没有,只是隐约记得曾经选班委的时候说过男生做班长,女生做团支书。那时候虽然自己并不参与班委的选举,但是对这个不成文的规定嗤之以鼻,女生是不能担当大任的意思嘛?虽然自己并不参与竞选,但是对班长一职也是颇为有兴趣,然而在这个规定之后也兴趣全无了。
回忆了一下,自己大概是在小学的时候做过班长,也做到过那时的少先队的最高职位——中队长。再后来就是初中的化学课代表,最后就一直处于孑然一身的状态,不再参加任何班委的选举。
还是说回大学班委的选举吧,大概是处于这个特殊时期,所以似乎大家对班委趋之若鹜,这是一个香饽饽。好像在大学能在班委中拥有一官半职是件多么了不起的事一样。就以昨天的选举为例吧,上去竞选的人都发表了竞选演讲,大谈特谈自己对班级的贡献以及对未来的展望,最后表达了希望同学们能够支持自己等等之类的话题,无论说的什么最后都逃不开一个主题,她/他想做班委,大家要选她。每次听大家的竞选演讲,都感觉大家都是文科生,简直文采斐然,学富五车一样。自己就是个看客,看着大家各显神通,然后再根据大家的“演讲能力”以及对于班级的贡献度等等因素选择谁比较适合某一个职位。但是好像这么久以来的选举班委,都会很有主观色彩,比如说你和某某关系好一点,你就会更倾向于投票给她,甚至会鼓动周围的人也投票给她,所以以这个优势在最后的投票结果之下也就会略显优势吧。最好的或者是那一堆选举者中间最优秀的更大程度上是依靠于大家对她/他的支持,得民心者得天下。
说起大学这么多年的选举都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参与,也大概能了解到投票者的心理活动,投票者分为三类:1.积极参与投票者,且能以客观的态度认真对待投票这个行为2.一般的投票者,只投自己玩得好的,带有很大的主观因素3.真正的旁观者,只是坐在那里凑个人数,并不参与投票,“冷眼看世界”。而自己,很不巧的只做了后两种,投票中总是带了很大的主观因素,喜欢谁就给谁投票,不喜欢谁就不会投票。并不是能很好的对这种行为进行客观的评价,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自己是个失败的投票者。我想大概在大学的班委选举中如我一般的人应该大有人在吧。
大学班委的选举很特别,也是各有特色,这么多人对班委趋之若鹜,真的是全心全意想为班级做贡献,还是只是因为能在简历上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或者是因为当了班委之后入党比较容易……如果真是这么功利的话,会不会不太好。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讲,不管是真心真意还是夹杂了其它元素,既然他们加入了班委总还是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因此上面说的各种好处在一定程度上也算是他们应得的了。因为即使一开始他们或许是出于私心才加入班委阵营的,但是他们也有所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