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纪律是党的生命线,对于基层党员干部而言,更是开展工作、服务群众的基本遵循。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让党的纪律成为日常言行的“指南针”,是每一位基层党员干部必须坚守的原则,这不仅关乎个人的政治素养和职业操守,更关系到党在基层的执政根基和群众基础。
以纪律为“基”,筑牢信仰之魂。信仰是党员干部的精神支柱,而纪律则是信仰的基石。基层党员干部身处服务群众的最前沿,面临着各种复杂的环境和诱惑。只有严守党的纪律,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在日常工作中,基层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党的理论知识,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党的纪律的内涵和要求。通过学习,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严守纪律,就是要时刻保持政治敏锐性,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打折扣、不搞变通。在面对大是大非问题时,要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敢于同一切违背党的纪律的行为作斗争。只有这样,才能筑牢信仰之魂,让党的纪律成为指引我们前行的明灯。
以纪律为“尺”,规范权力之行。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善用则造福于民,滥用则贻害无穷。基层党员干部手中虽掌握着一定的权力,但权力的行使必须在纪律的约束下进行。党的纪律明确规定了权力运行的边界和程序,为基层党员干部规范用权提供了清晰的“标尺”。 在处理涉及群众利益的事务时,如低保评定、危房改造、项目审批等,基层党员干部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流程和标准办事,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坚决杜绝以权谋私、优亲厚友等违规行为,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同时,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主动将权力行使的过程和结果向群众公开,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提高党在基层的公信力。现实中,一些基层党员干部因漠视纪律,滥用权力,最终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他们的教训警示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心存侥幸,必须时刻以纪律为“尺”,衡量自己的言行,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只有规范权力运行,才能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
以纪律为“镜”,常思为民之责。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基层党员干部的职责所在。党的纪律要求党员干部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以纪律为“镜”,就是要时刻对照纪律要求,反思自己在服务群众过程中的言行是否到位,是否真正履行了为民之责。 基层党员干部要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的实际需求。积极主动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从群众关心的小事做起,如改善农村基础设施、解决就业问题、加强环境卫生整治等。通过实际行动,让群众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同时,要注重工作作风的转变,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党的纪律是基层党员干部日常言行的“指南针”,指引着我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坚定信仰、规范用权、为民服务。让我们时刻牢记纪律要求,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务实的作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基层力量,在服务群众的道路上书写属于基层党员干部的光辉篇章。
(新疆阿勒泰地区青河县萨尔托海乡弋芳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