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先解释一下,什么是阿伦森效应。
阿伦森效应的实验是将实验人分4组对某一人给予不同的评价,借以观察某人对哪一组最具好感。
第一组始终对之褒扬有加,第二组始终对之贬损否定,第三组先褒后贬,第四组先贬后褒。
实验结果发现:绝大部分人对第四组最具好感,而对第三组最为反感。
???
是不是和你想的有点儿不太一样?
先贬后褒的感觉最好;
先褒后贬感觉最不好;
态度始终一致的,不管是褒还是贬,感觉差不多。
在为时十天的心理咨询师实操课程中,阿伦森效应被老师耳提面命了两三遍,还是没记住。
最后一次上台发言的时候,同学提到班长,说开始的时候因为声音的原因对班长印象不好,最后发现班长真是一个特别能干、特别细心、特别有责任感的人。
老师“咣咣”给我们划重点:这叫啥?阿伦森效应!
哈哈,瞬间就记住了。
就像写作文一样,通篇溢美的文章通常不出彩,先抑后扬的写法往往容易拿到高分。
身边有好几对,两口子谈恋爱之前互相看不顺眼,结婚以后反而感情更好。
原来,这些都是身边的阿伦森效应。
还有一个经典的故事,也是阿伦森效应的应用。
你以为我要讲老人给儿童钱,让他们天天来大声吵闹,最后一天天减少钱,成功获得清净的故事?才不是咧。
讲的是一个单位,每年都要发年终奖和调薪,但某年效益不好,年终奖和调薪对于公司来说有点儿困难。
于是,他们成功地运用了阿伦森效应。
先是公司内部传出效益不好裁员的风声,而且听起来似乎是真的要执行了。每个员工都人心惶惶,不知道会不会被裁,哪儿还有心思计较年终奖和调薪啊?
最后,公司宣布,不裁员了,大家团结一致度过难关,调薪暂时取消,但是年终奖还是要给大家发的!员工欢欣鼓舞,士气大振。
(当然了,故事就是故事,如果公司有裁员的迹象,还是要充分重视滴~
打铁还需自身硬啊~)
经营家庭,教育孩子,也一样。
不要总是夸他,也不要总是损他,更不能刚生下来的时候是个宝,养着养着养废了,就变成了草。
孩子的感觉肯定不好啊。
最好的状态是啥?
认为自己家的娃就是个最普通的娃。养着养着,发现,娃还有这个优点?娃还有这个技能?自己感觉也惊喜,表扬表扬娃,娃也很开心。
开始抱着过高期待,最有可能得到的是失望。
但开始没有过高期待,那最有可能得到的就是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