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都认识陶渊明吧!
陶渊明另类人生,种过田,想过做官,嗜好喝酒,一生清贫悠然自得。
还是小学生的时候,相信大部分人都背过他的一首诗《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从表面上看,这明显是一首田园诗,但是经过戴建业教授的一番分析,如同炒的菜一样变味了,我感觉到一种由苦变香的味道。
“种豆南山下", 陶渊明在南山下种了豆子,感觉还是一个专业户。
可是“草盛豆苗稀”,以种田为生的陶渊明,竟然将草种得很茂盛,而豆苗却稀稀疏疏、寥寥无几。
这种的啥田哦!又不是一头牛,靠吃草为生。反正我是吃豆子不吃草的,相信陶渊明也是吃豆子的。
陶渊明这田种的,估计连古人都要感叹:陶渊明这种种田方法,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等自愧不如!这是一种境界!
而陶渊明却蛮不在乎,这种摆烂的心态恰恰成为他炫耀的资本。
就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下这位文人雅士陶渊明。
真实的陶渊明和书本上的陶渊明并不相同。
书本上的陶渊明,头上绑着一条葛巾,身体发福偏胖,看起来的确像一个种田的中年农民。
但是陶渊明写的诗词里却说自己:清颜止宿容,奚止千万祀。
清颜的大概意思就是,颜值长得挺清秀。
在魏晋那个时期,美男子众多,个个都清风脱俗,陶渊明这么说自己,确实一点也不过分。
陶渊明写的诗词里,说自己家里穷。
我们可能认为的穷,就是一日三餐吃不饱,吃了上顿没下顿。
但是真实陶渊明的穷是这样的:东晋名将陶侃之后,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是东晋时期威风凛凛的大将军,风头和名气不弱于王谢子弟。
我们看陶渊明的样子,总觉得他是一个清心寡欲、淡泊名利、碌碌无为、自由懒散的人。
但是我们不知道的是:陶渊明年轻的时候,曾将他的祖父陶侃当作自己的人生目标;也许陶渊明是受其魅力所折服,也许是从小对其无比崇拜,让他有了豪情壮志,立志要成为像其祖父陶侃那样的大将军。
少年时的陶渊明: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少年时的陶渊明不单单是要做大将军,他还要做一位大侠,仗剑走天涯:
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
看看陶渊明这雄壮豪迈的诗,有没有一种征战四海、行侠仗义的气魄?
感觉陶渊明所写的雄心大志,有一种大将军要踏平四海的感觉,还有一种放荡自由、无拘无束的大侠风范。
不光如此,陶渊明还是一个情种。
年少的他,看到可爱漂亮的女孩子,会写很多浪漫的小情话,却不敢面对面和女孩子聊天表达自己的感情。
《闲情赋》里这样表达少女的美丽:
“夫何瑰逸之令姿,独旷世以秀群。
表倾城之艳色,期有德于传闻。
佩鸣玉以比洁,齐幽兰以争芬。
淡柔情于俗内,负雅志于高云。”
看看这写得多么生动形象,这得有多美丽啊?
陶渊明越写越陶醉,仿佛身临其境,似乎想和少女化成蝴蝶双双齐飞:
希望变成少女的衣领,闻一闻她身上的香气;希望变成烛火,照亮少女的绝世容颜……
陶先生,你的清心寡欲、淡泊名利呢?
我们书本上的陶渊明已然是一个淡泊明志、悠然自得的山野村夫。
但是年轻时候的陶渊明,既想扬名立万,又想逍遥自在。
他在这两者之间徘徊挣扎,到底是过殚精竭虑的官途,还是过逍遥自在的乡村小日子。
他在这两者之间反复摇摆了十几年。
就像我们明明立志学习某个专业,脑海里却想刷视频中的各种美女和趣闻。
差不多到了30岁,陶渊明才下定决心要干一番伟业。
他首先投靠在王凝之的麾下,可这个王凝之是个窝囊废。
王凝之的爹爹可是大名鼎鼎的书法家王羲之,老婆是当时的才女谢道韫 。
这么优越的文化背景,王凝之也应该是个睿智的人才对呀!反之他却胸无大志。
王凝之整天神神叨叨的,没有为国为民之志向,却迷信于“五斗米教”,甚至拿老百姓交的税将道观刷新一番。
陶渊明豪情壮志、心怀天下,岂能与王凝之这等平庸之辈为伍。
陶渊明一番恼怒,罢官而去。
可是理想很美好,现实却很骨感。罢官之后没有收入,老婆和孩子还等着下锅的米呢!陶渊明只有继续去实现自己的宏图伟业。
陶渊明的眼光确实卓越,在动荡不安的古代社会选择了实力强盛的军府。
可惜的是,第二任上任的将军上司恒玄吃了熊心豹子胆,居然策划谋反。
憔悴的陶渊明母亲恰恰离世,雪上加霜,收拾好行李跑路回家尽孝。
之后,又投靠了野心勃勃的刘裕,一个个都吃了熊心豹子胆,也要谋反,陶渊明自只好一走了之,不和他玩了。
陶渊明这段充满豪情壮志的日子,经历了平庸的上司—挣钱养老婆孩子—谋反—谋反—跑路,陶渊明心竭力竭,他的豪情壮志渐渐要熄火了。
陶渊明最后一次挣扎了一番,投靠了彭泽令,因水土不服只待了三个月,写下《归去来兮辞》表明心态: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陶渊明啊!不要再奔波了,回家种田养老婆孩子吧!颐养天年。
陶渊明归村之后,虽然没有收入,但是悠闲自得、自由自在,别有一番趣味。
陶渊明很喜欢读书,寻找书中的乐趣;爱好喝酒,却没有酒钱;喜欢弹琴,却没有琴弦。
因为悠闲得有些无聊,陶渊明种了些菊花,犯困了就泡菊花茶喝。
灵感来了就写写文章,抒发胸中的情感。
这样的日子让陶渊明的生活增添了些色彩。
这样隐居的生活,让无数经历过风吹雨打的人深深向往。
很多的文学大家都是陶渊明的爱好者。
大文学家苏东坡深深为之着迷,隔空给陶渊明这个偶像写信,大概写了有120多首和陶诗。
辛弃疾也钟情于陶渊明,以至于梦里常常梦见陶渊明。
令人惋惜的是,他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只能书写文章和诗意来表达对偶像的着迷。
魏晋高官王弘也是陶渊明的粉丝,他比较幸运,可以360度了解偶像。
偶像没鞋子穿了,主动掏腰包给偶像买鞋;偶像没米了,他赶紧帮偶像买米,不能让偶像饿肚子啊!
然而,陶渊明却不待见王弘,他不想和官场的人有是非恩怨。
每次王弘来找陶渊明,陶渊明却装病不见。
王弘为偶像深深着迷,他不甘心见不着偶像。
王弘想先搞定和陶渊明亲近的人,让他们将陶渊明灌醉。
王弘趁机混入人群中,一睹偶像的风采。
陶渊明嗜酒如命,无酒不香,他很快就接受了主动献酒的王弘。
王弘这个粉丝终于得到偶像的青睐。
陶渊明每天种种地、养养菊花、看看书、喝喝酒,生活过得悠然自乐。
看似没有烦恼,其实陶渊明对自己五个没有出息的孩子烦恼不已,为此写文章《责子》: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老大第一懒,老二不读书,老三老四不识数,不分六和七;老五就知道吃。
儿子都是这个样子的,这是天命啊!
算了,不想那么多了,我还是喝酒吧!
陶渊明这是在责怪儿子吗?他是在为自己嗜好喝酒找理由吧!
他曾经坚定要戒酒,可是今天说明天就忘,他已经嗜酒成瘾。
陶渊明说他晚上不喝酒睡不着,早上不喝酒起不来。
但是他毅然决定戒酒,这样尽管会让陶渊明很不开心,然而也有值得高兴的事情,那就是对身体好。
陶渊明下定决心戒酒,一直戒到滴酒不沾。
始觉止为善,今朝真止矣。
从此一止去,将止扶桑涘。
—《止酒》
百般决定加肯定之后,陶渊明还是嗜酒如命,戒不掉的原因,酒鬼们都应该明白。
陶渊明的隐居生活平淡而又自在,功名利禄也抛之脑后,只要快乐就好。
他灵感来了,给自己写了一篇“遗书”《拟挽歌》:
肴案盈我前,亲旧哭我旁。
欲语口无音,欲视眼无光。
昔在高堂寝,今宿荒草乡。
一朝出门去,归来良未央。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陶渊明想象着自己过世后的景象,悲凉而生动,而他此刻却在喝着酒。
不光如此,陶渊明还对自己的一生做了总结,写了《自祭文》:
虽然我过得一穷二白,住在简单破旧的屋子里,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
但是我仍然快乐地生活着,去山谷里打最清凉可口的水,背着木材边走边唱着山歌。
清闲的时候,我写写文章抒发情感,养养菊花,喝喝酒。
冬天晒着暖和的太阳,夏天喝着清凉的山泉。
我一边努力生活,一边悠然自乐,过着自在舒坦的日子。
陶渊明一生过得是挺平淡、清苦,但是他的桃花源却是无数人向往的仙境。
陶渊明的人生经验带给我们的启示: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在奋斗的年龄,我们要昂首挺胸地阔步往前走,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在落魄的时候,我们要享受生活中每一天的美好时光,从快乐中寻找生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