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压力太大,经常失眠。这种躺在床上闭着眼,就算什么都不想可是大脑却格外清醒,完全无法入眠的状态,实在煎熬。
从来不敢随便吃助眠药物,因为可能会有成瘾性和健康风险。可是老这么睡不着,也不是个办法呀!
被朋友推荐试试褪黑素。才知道有这样一种具有助眠功效的保健品,号称是助眠处方药的“安全纯天然”的替代品。遂买来一试。
还真的挺管用的。睡前一小时吃上一颗,过没多会儿就昏昏欲睡,竟然沾枕头就着了。
本着科研工作者刨根问底的精神,趁机对褪黑素研究了一番。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褪黑素呢?
褪黑素最早发现于1950年代,当时一个皮肤医学实验室认为它在皮肤色素沉着方面发挥着作用。研究人员们大量服用了这种新发现的化学物质,并希望能让皮肤变白。但结果,他们只是觉得昏昏欲睡。
最终科学家们意识到,褪黑素其实是一种向机体传达“夜晚”信号的激素。它分泌于松果体——大脑深处一个松果样的结构。
在19世纪60年代,迪克·沃特曼(Dick Wurtman)与他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团队发现,光线可以通过眼睛对哺乳动物的松果体产生刺激,并控制褪黑素的释放。
在白天,光线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在晚上,褪黑素分泌入血——除非我们暴露在亮光或蓝光之下,这些光线会抑制褪黑素的释放,并让我们保持清醒。
当褪黑素入血后,它将作为“信使”产生作用。对于人类和其他昼行性动物,褪黑素会帮助机体做好休息的准备,并在夜间维持睡眠状态。
难怪,苹果IOS系统的夜光模式/Night Shift号称会帮助用户睡眠呢!在这个模式下,过滤掉蓝光的屏幕色温会变暖,所以在光线昏暗的环境中使用 iPhone 或 iPad 时,就不会觉得屏幕太过刺眼,也不会影响褪黑素的释放啦。
褪黑素效果如何呢?
研究表明,褪黑素的效果是阳性但“微弱”。它在帮助入睡、保持睡眠和倒时差方面有较弱的效果。而对倒班和调整生物钟的作用还无法下结论。它可能帮助你减少入睡所需的时间,但是不一定对所有人都有效。
2002年,循证医学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对褪黑素应对时差的效果进行了评估。其结论称,“褪黑素在预防和减少时差反应方面相当有效,偶尔短期使用看起来是安全的”。“十个试验中有八个发现,在跨越了五个或更多时区的飞行之后,在目的地的睡前时间服用褪黑素可以减少时差反应。”
“如果睡眠问题是由于褪黑素缺乏,那么褪黑素将对你很有效,”沃特曼说。但如果睡不着是因为焦虑,它就没有那么好效果了。
在哈佛研究时间生物学的弗兰克·舍尔(Frank Scheer)同意这个说法:当体内褪黑素水平低时,口服褪黑素最有机会让人昏昏欲睡。“对于健康受试者,如果你在中午给他们吃片褪黑素,这将帮助他们入睡,”他说。“如果夜晚用(此时褪黑素水平本来就更高),那么褪黑素不会对健康人的睡眠产生任何影响。” 舍尔还指出,褪黑素并不遵循典型的剂量-效应曲线。也就是说,吃得更多不一定会有更强的睡意。
随着年龄增长,人们的褪黑素分泌减少,因此它可能更适合治疗那些衰老相关的失眠。它也被证明对“睡眠相位延迟”的人更有效。
最后一个更重要的问题,褪黑素有副作用吗?
帕蒂·杜斯特(Patty Deuster)是2014年一篇褪黑素系统评价的作者。她的团队汇总了35项随机且有安慰剂对照的研究,研究人群是那些有或没有失眠诊断的健康人。在她的综述中,对这35项研究中的不良反应报告也进行了分析,结果没有发现严重的问题。
最常报告的副作用是嗜睡(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人们想要的效果)和头痛。
但哈佛时间生物学家弗兰克·舍尔(Frank Scheer)表示,有些情况下褪黑素确实可能会有不良影响。对于一些具有特定遗传变异的人,褪黑素会损害机体处理血糖的能力。“这不是无害的。”他说。
此外,长时间使用的风险也缺乏相应评估。舍尔说,“目前没有明确研究评估过6个月以上的褪黑素使用。”
此外,褪黑素市场销售产品监管较为宽松,因此可能会出现完全不必要的过高剂量。
在药店,很容易找到每片10毫克的褪黑素,但这剂量可能太过了。很多研究发现,褪黑素在小剂量下(1毫克或更少)就可以达到和高剂量类似的效果。而且,过高的剂量可能会让你的大脑对这种激素降低敏感性。
那么,使用褪黑素的底线是什么?按照专家说法,如果真要使用,就先从小剂量开始,再看它对你是否有效。
总之,睡眠问题单靠药片可能永远无法完全。现代社会和睡眠过不去的原因多种多样:家庭和工作的压力,嘈杂的环境,接受日照太少,咖啡因摄取过多,奇怪的工作排班,运动不足,夜间玩手机太多,如此等等。所以,还是应该首先找到“睡不好”的原因,再决定方案。釜底抽薪总好过扬汤止沸。
祝大家都能睡个好觉。
文章科研数据部分转自果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