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告子上》中,记载了孟子与告子辩论,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
意思是:一个生活的问题,一个性的问题。所谓饮食,等于民生问题。男女属于康乐问题,人生就离不开这两件事。
饮食与男女情感,这是人生中最大的两件事。可见上下五千年,中国古人对吃这件事的重视程度。
如果真的深究起来,可以说古代人比咱们会吃,而几位知名的古代大诗人堪称是真正的“顶级吃货”!
人家不但对食材的产地、季节等等极尽讲究,对烹饪的方式更是不能差之分毫。
苏轼 苏东坡
要论吃货,怎能少了苏轼 苏东坡啊!
苏轼曾说”问我此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贬谪的一生,也是吃遍天下的一生!
吃出了豁达,吃出了文化。
在黄州,“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食,贫者不解煮。”
研究出了东坡肉的做法!
在惠州,吃不到猪肉吃羊肉,便烹制出了烤羊脊骨。
在儋州,不仅没有美味,还缺粮。
他便把主意打到盛产的蚝蛎上!
据明人陆树声《清暑笔淡•东坡海南食蚝》载:
“东坡在海南,食蚝而美,贻书叔党曰:
‘无令中朝士大夫知,恐争谋南徙,以分此味。’”
苏轼还喜欢吃河豚,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吃荔枝,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吃田鼠、蝙蝠。极其重口,“荐以熏鼠烧蝙蝠”。
还爱吃酒,吃茶,吃。。。。。
“自笑平生为口忙”。
苏轼为吃而留下的名篇有《菜羹赋》、《食猪肉诗》、
《豆粥》、《鲸鱼行》
以及著名的《老饕赋》等等,不胜枚举。
“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
真正热爱生活的人,才能吃得这么精彩!
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南游襄阳访孟浩然。
此时孟浩然患有背疽,在古代这是十分危险的疾病,
孟浩然经良医诊治,病将痊愈,但须忌口,尤其不能吃鱼。
老友相聚,浩然设宴款待,相谈甚欢之际,
上来了一道襄阳河鲜绝品查头鳊,鱼味肥美异常,
浩然将医嘱抛在了脑后
“浪情宴谑,食鲜疾动”
王昌龄还未离开襄阳,
孟浩然就永远闭上了诗人的睿目,
终年五十二岁。
大唐名士之风,
可见一斑。
陆游
真的是征服一个男人就要征服他的胃。
陆游强烈的四川情节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四川的美食。
陆游在四川生活的八年时间中吃了什么喝了什么呢?
四川的菜
●木鱼瀹葅子盈腹
在一个冬夜与溥庵主谈起川菜时,
陆游念念不忘此菜。
然而,今天的川菜中已无“木鱼”踪影。
考其来历,原来是棕苞,又称棕笋。
它的花未开放时,貌似一条鱼,
外面裹着笋衣一样的外壳,
里面是层层叠叠的小花苞,状如鱼,
因而古代称之为木鱼。
据称其味似笋,可以炖汤、炒腊肉等,非常爽口,
且加工后可长期保存。
现在四川还常见到棕树,
可惜几乎没人知道棕笋的美味了。
●绛罗饼餤玻璃酒
陆游在病中突然听到四川话,
感觉到像乡言一般亲切,
他一下子就想到四川的一种绛罗饼餤,
可见这种面点在陆游心中的地位。
饼餤是类似于今日春卷的食品,
但是“餤粗如柱”就说明要比春卷大的多。
当时的吃法是用绛罗裹住饼餤,以防松散。
当时陆游一定是想吃的心痒痒吧,
真是吃货之心不死啊。
●蜀中杂流肉为巢馒头 , 佳甚 !
这里所说的巢馒头是巢菜的一种做法,
巢分大巢和小巢,
大巢就是野豌豆,
小巢就是野蚕豆。
前者是初春的美食,
后者是初夏的美食。
“大巢初生蚕正浴,
小巢渐老麦米熟“就是对它们的节令的描写。
当时有两种食用方法,
一种是熬巢羹: “加糁啜巢羹”。
另一种是做巢馒头:
“一盘笼饼是豌巢”。
将巢与肉馅包在馒头中,
是蜀地的一种流行。
陆游在家乡吴地又吃到这种美食的时候,
不禁慨叹“风味宛如在醴泉蟆颐时也。”
哈哈哈……
●荠糁芳甘妙绝伦
陆游可是对自己对荠菜的烹饪得意不已。
荠糁芳甘妙绝伦,啜来恍若在峨岷。
蓴羹下豉知难敌,牛乳抨酥亦未珍。
异味颇思修净供,秘方常惜授厨人。
午窗自抚膨脝腹,好住烟村莫厌贫。
他在这里透露了荠菜加米粒、玉米粒熬制的稀粥,
色香味俱全,真是人间美味。
同时在另一首诗中还告诉了我们美味的密码:
小着盐酰助滋味,微加姜桂发精神。
微微加点盐,再稍加一些姜、桂皮,春日食之,
神清气爽。大厨风范十足。
●金齑丙穴鱼
丙穴鱼应该是当时四川河鲜的代表吧。
丙穴鱼就是现在的雅鱼,
因为鱼头部呈“丙”字形,
所以又叫“丙穴鱼”。
在《杜诗详注》中告诉我们汉中沔阳县北谓丙穴,
兴州、雅州亦有丙穴,万州梁山县柏枝山亦有丙穴,
达州明通县又有丙穴,吃货们请记住这些地名,
这样就有机会吃到太后所称的“龙凤之肉”了。
还有袁枚,著有随园食谱,专门讲述当时江南一带流行或者曾经流行的各种美食的做法,现在还可以参照来做!
最后,真忍不住说一句:能吃是福,会吃才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