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一则妈妈陪孩子写作业陪到新高度,陪到住院的新闻,
有图有真相:
11月2日,记者经过核实后证实确有其事,这是南京总医院神经内科近期收治的一位33岁的妈妈。看来继心梗之后,陪熊孩子写作业的家长队伍又刷出了新高。
有一种脑梗叫做陪孩子写作业
截图 " 现病史 " 写道:这位33岁的女患者在10月26日在看孩子写作业的过程中,生气后出现言语不能,大舌头,右手写字笨拙,字体变丑 ...... 左侧放射冠区脑梗死 ...... 门诊以 " 脑梗塞 " 予收入住院。
截图一出,
立即引起了家长们新一轮的共鸣和吐槽,
纷纷表示戳到了痛处,
" 愿意陪孩子写作业的妈妈真的是亲妈呀。"
长期盛行不过时的网络流行语:“平时母慈子孝,作业鸡飞狗跳”,这是现在大部分家长辅导孩子作业时的水深火热的现状和事后后悔的血泪史。
如何让孩子自觉学习?这个已有很多文章写过,包括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增强孩子的自信心等等针对孩子的妙招,本文更多是从家长思维层面来窥一二小结几点,如何从家长认知和心理方面,给孩子创造一个适合孩子自觉学习的氛围!希望给“可怜天下父母心”的父母们一点参考和启发!
一、引导孩子,
不仅是行为层面,更多是从身份层面和孩子一起,需要多次耐心引导,让孩子慢慢明白自我的意义和价值,及和世界的链接,也就是从小树立孩子正确的三观,孩子心大了,眼界大了,就不会被眼前的困难苟且了,眼里有更远的诗和远方。当然:前提家长要有正确的三观。
这里边有二个问题要经常问自己和孩子:
1:孩子是属于谁的?
2:学习是谁的事情?
孩子是属于TA自己的,属于国家,属于社会的,不是父母的附庸。把孩子的自主权还给孩子,当然,家长需要适时引导,学习也是孩子自己的事,孩子为TA自己的学习和学业担当、负责,把学习自主权和负责权还给孩子。
一个人能做好事的最初动力是源于自发性,如果这件事不是为自己而做,孩子的动力不强或遇困难易退缩,不持久,特别是被压抑,被强制、被批评的孩子。
有的父母说:“孩子还小,TA懂什么?”。孩子从小培养更易塑造良好的形为习惯,同时要相信孩子是会懂得,父母需要更多耐心地引导;同时父母更多言传身教,活的开心,活出意思,不断学习,创造学习氛围,这样的小孩,人小志大,有了自我的大定位,何愁没有学习的自觉性?
二、尊重孩子
孩子的自律性来自于孩子的自尊性。自尊水平的高低决定自律性,愈自尊的孩子自律性愈强,愈能自觉学习。而孩子的自尊最初来自于家庭,孩子愈小愈跟父母息息相关,可说都决定于父母给的尊重!父母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个体性,家里平等民生,更能培养出高自尊的孩子,更能有强的自律性,也就更能自觉学习!
三、相信孩子
这是我们今天一个重点,很多家长自己小时候没有能够从家庭获得信任,加上国内环境大家的信任感都不足,所以很难去相信一个人,如说去相信一个小毛孩,更是难以自己,很难从心底做到相信。正因为这个以前少有家长做到,很难,所以更难得,更需要,对孩子自觉学习是一剂必不可少的良药!再难,也要坚持去相信,相信自己可以做到。相信“相信的力量”!
我们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向善向上的动力;
相信孩子可以安排好自己的时间;
相信孩子可以处理好自己的事情;
最初:父母是孩子的天,是孩子最信任的人。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不仅在父母言语上:“你能行,你可以,爸爸妈妈相信你可以处理好自己的事”。在心里上,父母也要做到相信孩子,只有你从内到外完全相信孩子,孩子也才会完全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和事情,相信自己能处理好自己的事,自己为自己负责,担当。这个过程父母除要相信孩子,也要有耐心,因为开始孩子可能会犯错或不遵守等,没关系,只是偶而提醒,不用着急上火又插手,那很难培养成孩子的好习惯,给孩子时间和允许犯错,在探索的路上谁不犯错呢?就是我们父母也会呀,理解接纳就是。
父母不相信孩子表面上是不相信孩子可以做到,其实大多深层次是父母不相信自己,不相信自己能坦然面对自己内在的焦虑,积压的情绪。潜意识找个借口和理由有个情绪出口而已,找到了弱小且常犯不易觉察的孩子身上,很易隐藏且不易挖出。
比如:父母说“孩子考90分就好了,我就不紧张了?”真的吗?设想下,孩子考到90分你也许想孩子考到100分且次次保持住,或下意识找另外一个点来焦虑来紧张担心,舒缓你内在的不舒服情绪,转释为“是别人不好让你这样”。找不完美太容易了,可说无穷无尽。
好的方式是自我觉察自我情绪,自己负责不迁移。
有的父母说:“我相信他呀,可是他一次次让我失望了,他根本做不好或不愿做”。是的,也许孩子还是没做好,但是他形成不相信自己、不为自己负责的认识和习惯也不是一天就这样了,是父母多年的不相信才造成的,现在让父母和孩子回到相信的状态也是需要时间的,要有耐心。况且,这是对孩子长远有利,不仅是眼前。等孩子大些你不相信孩子也是这个结果,亲子关系还不好,所以不妨换个思路试试相信的结果,亲子关系还缓和。过程中有的孩子还有试探父母几次是否真放手了的测试,不相信父母已改变了,直到确认父母是由自己做主,才真正开始改变。
四、过程耐心
放手让孩子自主的过程中,刚开始可能问题较多,孩子没做好、或忘了遵守,家长不用动怒,不用放弃,不用认为失败,这也是正常的,有耐心地多鼓励、肯定孩子的一点点进步和改变,即使后面偶而孩子没做到,也没关系,整个过程孩子没做到时,保持耐心和平静,这也是锻炼孩子自己负责,为后果承担责任,这样的孩子长大会有担当和负责。过程中孩子需要援助时,协助,孩子不需要时家长远观即可;如过程中孩子出错,父母心不够大,小心脏有些受不了,欲照顾下自己情绪,那就提醒下孩子就好,不要重回旧轨,想想“鸡飞狗跳”心里可能更多平坦些!
五、放下效应
事情没有你想的严重。部分家长沿袭原生家庭恐惧和焦虑的模式,想的多、怕的多,联想的多,从0联想到1,又联想到2,联想像瘟疫一样,愈想愈怕。其实往往事情真发生了,也没有想的那严重。只是一件事情而已。
人生本来就是问题叠着问题,没有一成不变,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我们要以成长性思维来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孩子的问题,学习的问题;心态平和、情绪稳定、自我学习,不断成长,这个时代欢迎终身成长的人!
六、放手孩子
对孩子,放手。不仅放手孩子的事情,让孩子自主安排和负责,更要放手你的期待,付出就
要有回报,付出就要有结果,往往会让你失望,因为你的这种没有放手地爱和付出是很压抑
的,孩子往往不堪承受,结果往往是让你失望。放手,就是没有期待,没有失望,放手的心
因及情绪往往是孩子最好的动力,孩子在自由中呼吸和成长,结果往往更好。无为而为。
不仅在孩子学习上,家长和孩子日常相处时;多运用三字诀“不”“对”“比”;
尽可能地少说“不”,不行,不要这样,不要那样等消极打击和否定,也许每一个“不”都
是阻碍孩子学习成长的小刺,多说:”对”,就是这样,对,你做的对极了,对,你的努力是对的等等积极语言和形态。
“比”,不拿孩子和别的孩子比,每个孩子独一无二,有TA成长的周期和轨迹;
家长尊重孩子的独特,接纳孩子的不同,欣赏孩子的优点,相信孩子可以,保持足够的耐心,
让孩子按TA自己的特点,观察协助孩子找到自我学习的兴趣和适合自己学习方法,以孩子
某一强点为学习“基地”,让这部分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以强点涟漪带动,让孩子爱
上自觉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