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了,楼下装修的轰鸣声也停止了,可思绪却愈加活跃了。
翻看以前的日志,不禁感叹:以前的文笔貌似还能入眼,偶尔还能吟弄几句,连词成片的文章尚能彰显一点儿水平。为何现在一想到要写文章就头疼呢?感觉脑袋空空,想要牵引几句,却总搜寻不到恰当的词来表达,所以如此反复几次,便对写作完全丧失了信心。
为何会这样呢?思来想去的,终于找到了症结所在。
一是对生活的体验不够深刻,自打结婚生娃后,大部分时间都是围着家庭转,加之和姚医生都喜欢宅在家里,生活的圈子也随之缩小。可真是半大屋子,困死文青呀!以前自诩文艺小青年,现如今也即将沦落成世俗老妈子了。得亏工作的不如意即使给予我有力的敲打,才得以从窘境中回过神来,希望在接下来的日子能找回那么一丝的文青范儿吧!
二是对文学的渴望度持续下降,以前会从各方面去关注一些好的文章和文学作品,会间断的进行阅读。想想这几年,把看书的习惯抛之脑后,半年也不带打开书本的,也是最近才幡然悔悟,在工作之余重拾书本,让自己的灵魂在阅读中得到洗礼,希望能再度把自己放进书本的海洋,哪怕精神能徜徉一会儿,也是不尽感激的。
三是过于依赖手机,网络的快文化已将我的文化理念重塑,耐心也在这样的转变中消磨殆尽。如果你仔细留意,那么你一定会发现,一天之中你花在手机上的时间,有时候是真的大可不必的。如果你仅把它当做是一种通讯工具,那么你一定是清醒而理智的持有者;如果你总拿着它,不时的就要点开一下,甚至是有时不知自己打开它的目的是啥,那么你一定是过于悠闲而又盲目的迷糊者。我就是那么迷糊了几年,却依旧不知自省的那个糊涂蛋。能怎么办?慢慢戒,慢慢改,慢慢拾起被遗忘了的书籍,奋起吧!
作为一名老师,尤其是教了八九年语文的语文老师,醒醒吧,不要再把自己迷失在安稳的生活里,不要再做手机的奴隶者,也不要再做文学的绝缘体。而因秉承“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做生活的发现者,做思想的引领者,做精神的亢奋者,当然最最最重要的是要做孩子们的良师益友呀!多看书,多思考,跟着生活一起前进吧!省省,醒醒一定要行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