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武帝定决心
从河南之战到漠南之战再到河西两战,匈奴部损失惨重,在汉军之地再无与一战之力。单于听从投降的汉军将领的意见,将所有人员物质,战马统统撤回北漠。
一来希望利用天然地形作为屏障,打消汉军北进的目的;
二来固守阵地以逸待劳,利用这些优势打击远道而来的汉军。
单于的想法没有毛病,这也确实是最可能保存匈奴固有实力的最好方式,可惜,他错了。
他不知道,刘彻这位千古一帝要将匈奴部彻彻底底的打垮,摧毁,消灭的信念是多么强烈,他要用胡人的鲜血与恐惧来平复祖辈们受到的屈辱的期望是多么坚定;
他不知道,卫青,霍去病这两位盖世名将一旦出击,便是势如破竹,便是一往无前,便是,胜利!
就这样,一场令漠南,河西之战都黯然失色的汉朝规模最大的对外战争,开始了!公元前119年,汉军与匈奴的最终决战,漠北之战,终于来了。
汉武帝以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为主帅,各率骑兵5万深入漠北,寻歼匈奴有生力量。更配属步兵数十万用来运送辎重,再有战马14万作为骑兵补充。
大汉王朝经过文帝,景帝两朝的休养生息,无为而治,经济基础确实雄厚了许多,但是这次的战士,战马,物资真可以说是倾国之力了。我们无法想象做出这种决定的刘彻下了多大的决心,他又有如此的信心。因为千里袭击,本就胜负难分,一旦败了,也许覆灭的不单单是这支军队。到时候匈奴乘势南下,那么一统覆灭的有可能就是整个王朝。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这也就是他能成为汉武帝的原因。
按照汉武帝最初的设想,霍去病军团从定襄出发,直击匈奴单于大本营。卫青军团从代地出发,攻打河西之战逃跑的左贤王部。汉武帝如此安排,是想把荡平匈奴的盖世之功交给霍去病,一来是卫青此时的官爵太高,已然到了再无可封的地步,二来,对于自己看着长大的这位少年英雄,他是真心的喜欢。
很快,前方情报,匈奴单于,已然东去。汉武帝便令霍去病卫青两人互换进攻方向,他要确保,单于,是霍去病的猎物。
就这样,浩浩荡荡的汉朝大军终于走上了横扫漠北的道路。
(二)卫青破单于
卫青刚出塞不久,便俘获了一小支匈奴部。从俘虏的口中卫青不仅知道单于并未东去,而且还确定了单于所在地的精确位置。
望着这片荒漠,卫青依旧眼神坚定,既然如此,那么,你就交给我吧!
卫青令李广,赵食其两将率领本部兵马从东部迂回,作为策应,自己领着公孙贺,曹襄二将率领精兵疾进,穿过沙漠,越千余里。
风沙吹过,眼中终于浮现了,大批人马。那就是,匈奴单于本营。
卫青衣甲端正,片刻间便拟好了作战计划,接下来卫青的指挥将告诉世人,他不单单是个勇猛的将领,更是个出色的指挥。
卫青知道己方一路风尘,已有些疲惫,敌方对于汉军的到来虽然感觉突兀,但是毕竟以逸待劳许久,蓄势待发,士气正盛。
于是卫青先用武刚车环节成阵,巩固己方阵型,避免面对匈奴的猛烈攻击,瞬间溃散。再派出5000精锐骑兵,攻向敌军本营,试图抢占先机;单于派出2万骑兵前来应战,两军从日出杀到日落,真是刀刀拼命,枪枪见血。忽然狂风四作,黄沙飞起,遮住视线,双方看不清彼此。卫青立刻又分出两支兵马,从左右两翼直接包到匈奴部后方,与前军的骑兵共同发起猛攻,三路人马,打得匈奴应接不暇,溃不成军。单于只好利用200骑兵强行突围出去,卫青集合兵马,一路追杀,直至颜山赵信城,歼敌一万九千人,烧其积粟还师。
(三)霍少封居胥
如果说卫青与单于部的作战是正面的绝对交锋,是力与力的对抗,那么霍去病与左贤王部的战斗则是多面的迂回攻击,是快与快的比拼。
不,因为这个世上再没有霍去病这种速度的军队了。
霍去病从代地出发,依旧保持着自己以战养战的作战方针,只带着少量的补给辎重,每遇到匈奴部,便击溃之,就地补给,然后驱使俘虏的匈奴作为开路先锋,继续出发。所以,霍去病的进军速度极快,战斗效率极高。
先跨过大漠击杀俘虏大量匈奴将士,再过河活捉单于大臣章渠,诛杀北车耆王,又转攻左大将双,缴获敌人的军旗战鼓。接着越过难侯山,渡过弓卢水,抓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八十三人。
此战,霍去病以一万的损失,前后一共斩获胡虏70443人,更是将单于王公贵族统统一网打尽,至此,左贤王已然没有丝毫反抗之力。
眼看匈奴溃败,已然难成气势,霍去病依旧追杀不止,终于来到了一座高山面前,停下了进军的脚步。
此山名叫做狼居胥山,在其不远处,又有一山,名曰姑衍山。霍去病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举行了祭地禅礼。方才班师回朝。祭天祭地,这本是帝王才有的权力。霍去病做了,却没有任何人觉得不妥,也许在当时的所有人看来,这位年轻的将领就是天地派到人间的使者吧!
从此,封狼居胥成为了所有将领的最高追求,霍去病为后世将军树立了一个标杆,可惜这个标杆再也没有人跨过。
漠北之战,卫青,霍去病两支军团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可以说彻底击溃了匈奴部的全部有生力量,从此,漠南无王庭。
元狩四年,汉武帝设置大司马位,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皆加官为大司马。两人得以全权管理军中大事,这既是汉武帝对于二人的绝对信任,也是对于二人战功的绝对认可。
(四)太平魂亦去
霍去病天生是为匈奴而生的,为大汉而生的。当大汉没有了匈奴的威胁,他也就离开了大汉。
漠北之战之后,由于四海皆平,霍去病没有再参与战事,两年后,霍去病离开了这个世界。
霍去病的故事随着他的死去,本该就结束了,可是还有一些有趣又必要的故事需要交代一下。
漠北之战虽然大胜,可是卫青一开始安排的策应将领,李广与赵食其部队在大漠中迷失了方向,直到卫青凯旋归来才重新汇合。李广,这位令匈奴枫稳丧胆的飞将军征战一生,可是一次又一次错过了封侯的机会,这个老人看着这个残酷的现实,也许是悲愤,也许是自愧,也许还有其他,总之最后他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李广有一个儿子叫做李敢,是霍去病的部署,因为有功,得以封侯。向来孝顺的他将父亲的死归咎在父亲的上司大将军卫青的身上,便暗中行刺卫青,结果自然是没有成功。卫青性格本就温和,不愿与人争。李广的悲剧他十分同情,李敢的行为他也表示理解,没有过多追究。可是卫青之于霍去病,丝毫不亚于李广之于李敢。霍去病一怒之下射杀李敢。
二十年后,李广的孙子,李敢的侄子,一个叫做李陵的青年将领,率领5000步兵进攻匈奴,协助主帅李广利的进军,遇到八万单于本部骑兵,李陵死战十数日,令匈奴部损失惨重,直到弹尽粮绝无奈投降。
几年后,单于让李陵劝降一位被俘虏的汉朝使节,他是李陵的旧时好友,叫做苏武。苏武的父亲叫做苏建,是卫青的部署。曾经与赵信被匈奴部包围,赵信投降,苏建却拼死突围。
苏武此人宁死不降,忠于大汉。硬是在北地苟且19年,终于等到了大汉使节的解救。汉朝来使不仅要带回苏武,也想让李陵返朝,因为此时朝中当权的是霍光,他亦是李陵的好友。
而霍光的父亲叫做霍仲孺,没错,他是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兄弟!
与霍去病有关系的人们依旧还在影响着大汉王朝!
.lo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