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等科学家到最后都信奉了宗教。
神学与科学在某种程度下竟能毫不矛盾的共存于人心当中,就像曾经看到一句话说的那样,“科学的尽头就是神学”,也许唯心和唯物主义到尽头都是重合。
科学家们越是探索这个世界的本质,就越是能够体会到世界的精妙与神奇,太多难以用科学解释的 “偶然”,最后都化成宗教信仰的某种必然。
因为探索研究地愈深,愈是深切感受到某种更加强大神圣力量的存在,冥冥之中,掌握着我们所谓万物的存在消亡的,所谓自然规律,或许也是这股未知的神力所轻易制定的地球运行规则。
某种程度上,人类到了中老年转而信奉宗教的人会更多,尤其是中国一些地区中老年人群对佛教的半路信仰的增多,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
虽然,中国是并不提倡也不反对宗教的国家,我们从小到大所接收的官方思想输入,并不曾种下宗教的种子,一般只存在于一些家庭内部的传播。然而,这些中老年佛教徒,又为何有这般的觉悟和转变呢。
在这里,我便联想到了那些伟大科学家等最后与神学的牵扯。
对于普通人来说,或许在经历人世间更多的沧海桑田之后,在经受许多无法解释的不可抗力对生活的影响之后,开始慢慢体会到人力的渺小与脆弱,也开始与难以解释的人生际遇达成某种妥协。
就像一次次当头一棒,总会将你敲醒,让你不再自大,而是学会有所敬畏,或许便会开始从不信神到成为一名虔诚宗教信徒。
这个过程我觉得是非常美丽的,人不再高呼征服世界,而是收起狂妄,选择谦卑俯下腰身,去相信一种未知的极其强大的力量,并将之设为我们的一个发展的顶端限制。
而我不认为这会有碍于现代社会发展进程,相反,有了敬畏之心的人类,才会在物欲横流,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里,受住一份最基本的良知和底线。
特别是在今后的时代中,这种情况会更甚,尤其在即将来临的人类焦虑年里,全球经济发展下行滞涨,各国外交处于瓶颈,资源也趋于紧缺。
我对眼前的触手可及的未来并不持任何乐观的态度。人类生活将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危机,这个时候,信仰的力量,和良知的准绳便是更为重要的存在。
我们的主流思想并不倡导宗教信仰,但它永远都会存在。我觉得宗教是难以消失的,尤其是当科技越加发达,宗教就越会绽放它独特的美丽。
这里,我也突然听懂了Coldplay这张独特的新专辑“EVERYDAY LIFE”,为什么距首专时隔20多年,现今已都是处于不惑之年的他们,新专辑会有这么多宗教的元素,我想他们也是到了人生的某个时期,触顶而谦卑的心境,让他们打开了屋顶的一扇天窗,看到了另外一番风景,就像登上月球归来的阿姆斯特朗信了基督教一般,人生若到达能打开某扇窗的位置时,反而会需要一个高贵的信仰,去抚慰心灵,救赎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