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的事:
书法学习开了个头,放弃。成本投入有:学习半年。笔墨纸砚,文房四宝齐全。厚厚一大叠宣纸发软变潮。书法名帖闲置。
英语学习开了个头,放弃。成本投入有:学习半年。英语名著上百本。英语光盘几十盘。现在闲置。
跑步坚持三年,自从怀孕起放弃。成本投入有:运动衣,运动鞋闲置。去年的马拉松完赛奖牌躲在角落发霉。不能再晒跑步记录。现在体重120斤。
借书《微距摄影》读了3页不到。成本投入有:以为自己可以学习微距摄影教材后,成为大神。但是没有。
断网不彻底。每天八小时外,在地铁上玩手机一次。回到家玩手机一次。睡前玩手机一次。早起醒来报道结束后,玩手机一次。吃早餐时玩手机一次。如果不盘点一下,不知道自己也是手机控。
坚持的事:
早睡早起加晨读。每晚10:00睡觉,每早5:00起床。坚持抄读《红楼梦》,《金瓶梅》。坚持学习《中华文化基础教材》。坚持写读书笔记,学习心得。坚持写作。坚持每天上班路上拍花鸟虫鱼。坚持写自然笔记。从一年前的一天一写到现在的每周一写。
坚持早睡早起,晨读的好处就不用说了。对个人来说,晨读已经是我每天雷打不动的事情,划出整块时间学习经典。为了能做到日复一日的早起,每晚提前按时睡觉,提前睡觉都成了必然的事情。这也意味着晚上刷手机的时间少了,网上闲逛的时间少了。
关于做笔记这件事,好象上小学时就知道,但坚持到现在的,寥寥无几。对于一本书,不管你再怎么进行精读,如果你不做笔记,过上几个月、几年你会忘一半以上,只保留主要的几个点。但有了笔记你就可以快速复习和回想,能把笔记上的要点跟内容做相连。同时笔记也是一个比较的过程。我现在看以前做的笔记,经常会发现当时看书这本书时的理解跟现在看,角度差上好多。
读书笔记是我写作原始素材。我年轻,见得世面少,认识什么都有局限。往往很多时候,在记录,整理读书笔记时,写作灵感就来了。从博雅精深的历代经典名著,到通俗的小说院本,以至村谣俚语,互相参考引证,融会贯通,而心有所得,但这点“心得”还待写成文章。可没有读书笔记,我什么都写不成。
总结:
人都有惰性。但是人会找借口掩饰自己的惰性。这是大多数人的通病。我也不例外。
忽然想起蔡康永的这段话: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羡慕别人写得一手漂亮的小楷,羡慕别人双语写作,羡慕别人马拉松奖牌贴满整个墙壁,羡慕别人拍出美美的照片,羡慕别人是自制力超强的学霸。轮到自己,开了一个头,却没有结局。
专业上,我想成为更好的自己。它已经占据了我大量时间,是我努力最大的动力和源泉。业余爱好上,生完孩子之后,跑步我会坚持。但是书法学习,英语学习,微距摄影的学习,真不好说。断网,做到彻底断网也真不好说。正因为对自己没这么狠,所以是菜鸟,而不是大神。
今天晨读,看到颜真卿向张旭苦学书法的故事,顺带提到颜真卿书法真乃国宝。突然有点脸红。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书法最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我竟欣赏不了。字还写得稀烂。不配做一个文化人,真的。
读不了外文原著。怎么都不敢夸口是中西大家?想都不要想。钱钟书全部外文笔记共三万四千多页。中文笔记和外文笔记的数量,大致不相上下。钱老先生的勤奋是个不争的事实。
如何精细化管理时间,精细到每小时每分每秒我现在最要做到的。否则,怎么向大神迈进呢?做不到全能大神,至少是多才多艺,且有真才实学的大神啊。向大神前进的途径包括:每天早睡早起,每晚10:00睡觉,每早5:00起床学习。每周三到四次跑步(也可以包括其他体育锻炼)。每年参加一次到两次全程或半程马拉松。每周坚持写读书笔记。每年坚持深度阅读1—2本好书,和随便翻翻不同。每天八小时外断网。
有一天我想加上的是:
能双语写作。
小楷写得漂亮极了。
摄影水平杠杠的。
手机也好,网络也好,完全为我所用,完全操控,而不浪费每分每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