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小溪今年34岁,在一家大型广告公司从事销售工作。最近公司新来一位领导张总,业务能力极强是被老板挖过来的人才,足足比自己小了10岁。
小溪有种不详的预感,张总多次在公司会议上含沙射影的说一些话,让她心里感到毛毛的。直到有一天,小溪被张总叫到办公室谈话。先简单地关心了小溪生活上的事情,紧接着张总的表情开始严肃起来,气氛变得有点凝重。
“我看了一下你这几年的业绩,虽然不是最差的,但是存在一个问题。除了有几个大客户在支撑你90%的业绩,几乎没有什么新增客户。而且据我了解,公司成立初期人员少,直接交给你维护至今已十年。之后你便再无优质客户,新客户也不多,你是怎么想的?”
小溪毕竟呆了10年,圆滑的解释到:“这几个客户在我手上每年都有稳定增长,而且我觉得宁缺勿滥,与其将精力浪费在不优质的客户身上,不如维护几个高质量的客户。这是我一直坚持的想法!”
然而张总并没有给小溪好脸色,直接否定了她的想法:“现在公司是发展的关键期,公司养不起闲人,老客户要深挖,新客户要挖掘,苍蝇腿也是肉。既然我来做这个营销经理,我自有我的考虑。没有几个公司销售人员像你这般舒服,几乎很少出差。给你3个月时间,若无法增长新客户,你的客户将安排更适合的人来接手。”
说白了领导嫌她年纪大,没有闯劲,公司需要新鲜血液,谁能为公司全力以赴,创造出更高的价值,便会重用。
这是小溪大学毕业后的第二份工作,在基层至今工作已十年,稀里糊涂的混过来了,除了维护那几个老客户,好多工作内容就是一打杂的,没有太多技术含量。十年青春奉献给公司了,也从未想过辞职,到了这个年纪更想稳定下来。想辞职能力又不足,跟十年前差不多,好像只收获了年龄,突如其来的失业压力,小溪每晚睡不好如履薄冰。
小溪非常焦虑,好害怕失业!生活就是这样,不等它将你逼到墙角处,你才不会去思考。小溪越来越懊悔过去10年都干嘛去了,等自己恍然大悟的时候,已快中年,简直是一场灾难。若在25岁之前发生,至少有足够长时间去应对做出规划。
职场生涯10年,混得跟别人1年工作经验一样
很多人工作10年,却只有1年的工作经验,有很多岗位实际上工作1年与工作10年的性质几乎是差不多。
一个人在职场上成长速度与你的职场时间并没有直接关系,而是与你的成长密度有关。
说到这,不得不提到普通家庭出身的李叫兽,91年出生,做公众号做到50万用户;2016年底,李叫兽被百度估值1亿收购,而此时他年仅25岁,成为了百度公司最年轻的副总裁。在百度1年半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又再次创业,此时他才27岁,李叫兽五年的快速成长经历,可能对于很多人一辈子都达不到。大多人在无限长的职场生涯里,做着有限的意义不大、贡献量接近零的那些工作重复再重复。
成长速度决定你的职场价值
老板是从来不喜欢看过程,只重结果的角色。在一个公司里销售型岗位,从考核体制上来说,一切数据说了算。你的薪资就是这些销售数据,工资越高,意味你能力强越有价值,考核标准简单。同时,销售人员的危机意识强,业绩不好薪资变低,对自身能力问题,更为敏感的去发现。往往这类人会在他丧失业务能力之前,便已经有了自己的调整和规划,不至于措手不及的面临失业问题。
那非销售型岗位,就比较吃亏也是特别无奈的地方。例如:前台、助理、所谓办公室主任等岗位多是跑腿、打杂的工作。无法评估她的工作价值,对自己能力的认知无法直接有所判断,很难有魄力打破自己向外看。之前单位办公室主任对我说到,老板招她谈薪资的时候直接说她的岗位,一抓一大把,也不是什么重要岗,薪资差不多就这么多钱。其实她这份工作真不好干,里里外外每天面临细支末节的事要处理,感觉她是最忙的。工资几年不涨,年终奖得看老板心情发放,有时发有时不发。最近听说她已离职,预料之中,工作岗位性决定她的替换性高。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成长密度决定你的职场宽度,如何用最短时间获得最快的成长
在职场中,你要时刻保持清醒,懂得思考,居安思危,危机意识要时刻存在。知名作家张立宪说过这话:“现在的年轻人比我们那个时代压力,生活成本高太多了,尤其是工作压力。每天拼尽全力,只是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而我们那个年代,只要熬年头,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安心得干到退休。" 是的,时代不同了,社会发展太快,职场人士最起码认清一个事实,没有一份工作可以让你安枕无忧,轻松的完成。没有仁慈的老板,没有不死的公司,没有靠得住的关系,还是将主动权把握在自己身上吧!
02定方向,做对事,跟对人
职场3-年5后通常会进入一个瓶颈疲劳期, 有了危机意识,下一步需要你为自己定好方向。25岁打基础,30岁定方向,35岁重发展。方向越早定越好, 你除了对当下所从事的工作做好之外,你还需要深入的去学习、研究你不擅长的那一部分。不需要你多么精通,至少得知道如何运作。比如编辑最好懂点印刷知识、懂点美工等相关知识。跟对领导很重要,愿意教你的,放手让你做的领导,绝对要珍惜。领导有很多种,好的领导务实低调,具备出色的工作能力和管理能力,以他为学习榜样,多吃苦多付出,一切都会被看在眼里。当你付出足够多,一定可以获得机会和能力的提升。
03培养成长型思维模式
什么是成长型思绪模式?意思是:相信自己的能力,可以不断得到成长的思维方式。即便每个人的性格、资质、能力都存在差异,但是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去改变和成长。
一些带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天赋就是能力的象征,怎么努力也是途劳。记得家里一长辈经常对我们小辈说:“能力都是天生的,会的东西会,不会的东西就是不会。” 很显然如果很多人都这样去认命,便不会出现那么多逆袭之人了。从李叫兽的故事告诉我们,培养成长型思维模式非常必要。“固定型”思维模式到“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转换,主要通过三个方面:
第一、不做聪明人,做有智慧的人。
马云说过:聪明的人能看见别人没看见的东西,而智慧的人是看见了也当没看见。社会不缺聪明人,可怕的一些自以为是的聪明人,在用错误的方式展示他们的天赋和聪明。 职场中,故意卖弄自己专业的同事,在你们面前假装很专业的样子,对你指手画脚 。往往结果,越是想要表现,越遭人讨厌, 同事关系也比较差。
第二、不断试错,勇敢挑战
职场中,当你工作上遇见困难选择不抱怨的时候;当你受到不公正的待遇的时候;当你拥有新想法的时候;业务上有新想法和反对意见的时候;你都能有着强大的内心去面对,刻苦钻研,不断去试错,那么在一路试错的过程中,你就已经拥有成长型思维的模式。
第三、持续优秀,终身成长
我在《终身成长》这本书看到这么一段话:据心理学家说,一件事情有一个人能做的到,那么其它人就一定能够得到。成长型思维一直主张努力大于天赋,不然我们容易被固定型思维绑架。持续积累,持续优秀,持续成长。鲁迅作为一代大文豪,一定有人会将鲁迅划为“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鲁讯说: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了工作上。那作为我们普通人又有什么理由去拒绝终身成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