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里走,安顿自己》:迷茫时,明确这三点,让自己静下来!
文|胡杨
封控管控都放开了,疫情却依然来势汹汹,这样慌张的时候,读到《往里走,安顿自己》,如一缕春风,温暖了整个身心。
《往里走,安顿自己》,是著名的历史系教授、哲学博士许倬云老师2022年出版的新书,全书由33篇提问式的短文构成,是一部人生哲学。
许老1930年出生于江苏无锡,今年92岁高龄。许老是双胞胎中的哥哥,六个月的时候早产,出生时只有2.7斤,由于肌肉营养不足,他生下来就是高度残疾,能活下来很是万幸。
他八岁以前不能走路,坐在竹凳上,13岁时才能拄着棍走路,做过几次手术后,才能正常走路,32岁时成为老师,然后一辈子在看书,写书,教书。
他经历过战争与逃亡,后随家人迁移到了台湾,成年后任美国芝加哥匹兹堡大学大学历史系教授,经历了新旧两个世界的风云变幻,了解中西方文化和生活,可谓观史通今。著有《万古江河》、《心路历程》、《历史学研究》、《中国文化的精神》等等。
他生为残疾,长于忧患,背井离乡,瘫痪在床,可他自己却觉得非常幸运,他一辈子都感激能够让他活着的人和事,他一生都在思考,每天读书学习,每天吸收新知,以此回报社会,回报他人。
他以自己非凡的经历,劝诫我们学会往里走,关注自己的内心,将所有对生活的感受、观察,与内心相结合,从内心深处感悟人生,做一个有远见并心胸开阔的人。
“往里走,这个里不是理性,是情的部分多于理的部分。情和理交融汇合,埋在你身体里面,变成你性格的一部分,这个才叫往里走”。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了解本书的精华!
1,驱散迷茫,找到生活的力量。
人生在世,难免会遇到迷茫的时候。
三年疫情,让我们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迷茫。
以为疫情三个月会过去,结果三年了,管控,封控,核酸,健康码,行程码,一直反反复复,工作不能好好做,生意不能好好做,收入更是断崖式的跳水,人和人之间的沟通也断断续续的,最关键的是,整日担心着自己和家人们是否健康,整个生活节奏都乱了。
现在总算是不进行统一的管控了,但疫情来势汹汹,一人感染了,身边一糊片都会感染。
想出去不让出去,往疯里憋;让出去了,又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生怕一不小心也感染了。
这日子,该向着什么方向奔?
在《往里走,安顿自己》这本书里,许老告诉我们,“时代越混乱、动荡,我们越要保持阅读的习惯,要沉浸到知识中去。”
只有通过读书,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提升自己的智慧,开拓自己的视野,才能辨别事情的真伪与世界如何变化。
在有书共读分享群里,大家对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各抒己见。
读书是为了寻找前人走过的路。
读别人的故事,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读书是为了获得一种判断世界的能力。
读书是为了在各种不确定中找到确定。
读书是为了找到内心的平静。
……
一句歌词飘过:“我吹过你吹过的风,这算不算相拥?我走过你走过的路,这算不算相逢?”
以前肤浅地理解这句话只关乎爱情,一个人对另一个的思念和向往。但现在用在读书上,好像也非常贴合。
读某本书,看作者走过的路,体会作者的感受,也会有一种如沐春风身临其境之感,这才是真正读懂了某本书,才能用来指导我们自己以后的生活。
“面对迷茫,我们要回归生活本身,去感受、去观察周围正在发生什么,去看看日子有什么不同。”
只有我们内心清醒,才能够有足够的力量驱散生活中的迷茫。
然后要用心经营人际关系,期盼别人关心,就要先去关心他人,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获得生活更多的力量。
在电影《妈妈》中,85岁的妈妈在65岁女儿不在身边的时候悄悄拨打120,声称自己不舒服有病。医生告诉女儿,那是因为妈妈需要与人沟通,需要得到安慰、关心,她患的是“疑心病”,是一种极度缺乏爱的安全感的症状。
所以,她在深夜的时候,才会举一杯红酒邀请女儿“你也来一杯,上好的安眠药!”,并邀请女儿晚上与自己一同睡,“要不,我凉了你都不知道!”
我们都身处在人群之中,是群居动物,自然就会与人产生链接,尤其是最亲近的人。
那维持亲近关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相互关心,喜欢爱护,相互产生链接。
身边的人际关系愉悦了,我们的身心就会跟着愉悦,办事情的效率就会事半功倍!懂得享受孤独的人,毕竟只是一小部分。抱团取暖,有时候力量会更强!
2,欲安他人,先修自己。
什么是安己?安己就是踏踏实实做好自己手头的事情。
怎样安人?愿意为他人付出,为他人着想,周围的人,同一个社会圈的人,同一个文化圈的人,同一个微信群的人,让他们在你的影响下,也能安顿下来,好好做他们手头的事情。
我们在过好自己的生活以后,可以尽可能地去帮助他人和社会,改进不合理的现象,实现自己的价值。
如果在自己没有安顿好自己的情况下去帮助他人,有时候会因自己浅显甚至是错误的思想误导他人,使事情适得其反。
可是想要影响他人,自身首先得有生活的力量,“打铁还需自身硬!”
“无论世界如何变幻,我们都要找到真正有力量的生活。”这是经历过新旧两个世界的许老提供给我们的生活指南针!也是三年疫情防控疫情依然无处不在的恶劣环境下,我们赖以坚强的生存信念!
疫情的解控,不是意外着疫情已经结束,也不是要我们忽略疫情的存在,更不是让我们不重视疫情可能给我们的身体带来的伤害,而是让我们学会怎样与疫情共生存,怎样彻底打败疫情,过上正常的生活!
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下,如何安己?
我们每一个人,在生活的长河中,一直都在不停地修行。
“不断修正自己,就像打理一棵不断长大的树苗。要定期浇水、施肥、除虫、及时剪掉残枝败叶。”
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世界在变,我们的观念也要去变。我们得承认“世界的一体化”,正确认识各种战争,疫情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一定会打赢它!
许老建议我们汲取知识,不仅要从书本、报纸、杂志、广告中,还要结合周围发生的生活,不断翻页的历史,内心才能逐渐丰富。我们要读书,读人,读社会,读世界,内心丰富了,才有更多的力量。
许老说,“知识要不断地吸收。”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知识只有不断更新,才能与世界接轨,才能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
就像疫情,刚开始以为三个月就会结束,可随着病毒的演变,疫情困扰了我们三年。动不动就静默下来,不进不出,居家隔离。
如今,不再有管控的困扰,不再担心会被突然隔离在某一处,但疫情依然来势汹汹,我们又担心走着走着,会不会突然就被感染了呢?感染了怎么办?身边的人怎么办?
网络上铺天盖地关于疫情的信息,没有一定的认知,常常会被一些谣言带着跑偏,内心变得恐慌,情绪无处安放。
可是,恐慌根本无济于事,反而还会降低免疫力,增加被感染的风险。
这时候,更需要我们向里走,安顿好自己的情绪,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与疫情共存的日子。
我们坚信,疫情总会过去的。
只有我们足够睿智,我们才能做到安顿自己,然后进一步安顿他人!
3,坚韧向前,不惧苦难。
每个人的出生,都肩负着各自既定的使命。
我们没有成为万众瞩目的那一个,散发出耀眼的光芒,但我们一直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那个人。我们没有能力光芒万丈,但是是金子总会发光,何况,一小粒金子和一堆金子发的光肯定是不相同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正视我们自己的平凡,才能平和地接受我们的平庸。
理智对待自己的付出与获得,开阔自己的视野,懂得自己的渺小,就不会心怀怨怼。
至于我们遇到的苦难,也许根本算不上苦难。
想想一出生就高度残疾的许老,能够活到92岁高龄,而且对社会还做出这么多的贡献,我们遇到的苦难,算得了什么!
一出生就是高度残疾,和他同胞胎的弟弟聪明伶俐活泼好动,他通过弟弟的口述看到更多的世界。他丝毫没有怨怼命运对他的不公平,反而感谢身边每一个关照他的人。
身体上的痛苦,他无法做出选择,而后经历的抗日战争,无异于雪上加霜。因内战随家人被迫去了台湾,后来又远走美国,适应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这些困难不仅没有打倒他,反而磨砺了他的性情,丰富了他的精神世界。
许老见证过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痛楚,看到过太多的家破人亡,看到房子被炸平,看到船上挤满了难民……许老懂得很多事情我们无力去改变,唯有用自己的方式去接受,去面对,随时懂得自我排遣。
如果他不是善于自我排遣,懂得往里走,以他那样残疾的身体,怎么能够活到现在!
当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往里走,就能成为许老那样的人,但许老身上散发出的光芒,一定能够照耀到我们的内心,驱散我们生活中的迷茫,做一个坚韧又充满智慧的人!
我们一定要牢记许老的两点嘱咐:
第一,不要觉得自己壮志难酬而心怀怨怼。
第二,人不可能所有的欲望都达到,尽力而为就好,甘心做别人的“脚注”。
不管境遇如何恶劣,我们一定要坚韧向前,不惧苦难!
“长相俊美的人,也会令人厌恶,而模样丑陋的人,也可以让人很钦佩。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由你自己决定。”“你是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这些句话如此掷地有声!
“如果你总感觉生活很累,那就翻开本书,从今天开始安顿自己的心。”这是一本适合任何愿意思考的人读的书。
作者简介:胡杨,天蝎座女子。喜欢以小资的情调、温婉的文字将琐碎生活描绘成一幅画,坚信只要有一颗睿智豁达的心,生活到处都是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