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开心麻花去年的《夏洛特烦恼》是一部成功的喜剧,那么今年的《驴得水》我愿意把它归为对某个社会阶段知识分子的讽刺剧,演员的表演略夸张,但是故事特别好,看《驴得水》之前不刷任何评论与影评就是想现在不被主观干扰的说上几句。
故事的时代背景应该是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洋务运动之后陆续送出国门求学的学子很大部分成长为那个时代的真正的知识分子,他们充满理想、感性并且向往自由。故事中的四名老师,或许就是这样的知识分子或者是受这样知识分子影响的师者。四名老师有一个美好的初衷——办好缺水的高原地区的农村教育。
动荡的时局,统治的上层无法将心思投放在教育事业,条件艰苦、经费紧张的三民小学为了增加一份工资不得不捏造了一个老师“吕得水”。谁知道就是这多出来的得水老师,他特殊又完美的背景引起教育部的注意,教育部委派特派员下来实地考察。故事就这么拉开帷幕。。。。。
阴差阳错让大字不识的铜匠顶替了吕得水,并且还成功的忽悠了特派员。三民小学自此成功每月领取三万经费,但是正是因为故事以骗局开头,接下来总需要牺牲来持续谎言。
首先牺牲的是裴老师的爱情,他爱张一曼,想过与她安分过一辈子。可是张一曼自由不羁不受束缚,不仅残酷拒绝了裴老师,并且睡服了铜匠从肉体上也背叛了裴老师。从此裴老师扔掉了他追求的知识分子的理想,一身貂毛加身,口中吐出不要让他人道德绑架他的利益,已属大俗。破口大骂张一曼时,身上残存的知识分子的素质、操守也一股脑地全扔了。知识分子的狭隘、嫉妒、小心眼从他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张一曼应该是故事中最大的悲剧人物,追求有性无爱的自由,热爱一切能让她洒脱的事物,她坐在院子一边剥蒜一边唱起那首《我要你》,歌声让坐在电影院的我都不由地心襟荡漾,爱上这美好的女子。她与校长的一场舞曲,摇曳生姿,她活的就像个孩子。她的故事人设与演员的到位表演让人不由得爱上她。可是那个时代想隐蔽地做一名与众不同女子,还是不能被放过。她最信任的同事在之后无奈的处境中只能一而再再而三的将其抛弃、出卖甚至践踏,最后自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落得让人一声叹息的下场,可怜可悲。
周铁男在没有受到子弹惊吓前确实一副铮铮铁骨的样子,但是面对生死都是凡人,知识分子的软弱性尤其在面对自己切身利益时暴露无疑。想以自己的隐忍再做将来的翻盘,谁知人生错失一步,步步尽失,他失去了自己小心翼翼呵护的爱情,也失去了一个知识分子的自尊自爱。
如果影片中还有一个人一直在坚持自己的理想的话那就是校长,或许最后他也没有成功。一门心思的想办好学校,他给骗局开了头,不断为圆谎劳心劳力、委曲求全,最后失去同事、并差点失去女儿,自己也受了处分。他的人设充分展现了知识分子的圆滑和没有原则的妥协性,好在乐观,好在还有理想,最终也没有变得更加悲剧。
佳佳应该是影片中最幸运的人了,她天真、单纯、重情重义,却掌握真理——坚持不能说谎。最重要的她还不是一名知识分子。她说,“如果让过去只是成为过去,那将来只会越来越糟。”影片中这句台词最深得我心。生活的每一天,无论是好的一天还是坏的一天,都是明天的经验,你必须从中总结、反省、改变,你才能成为一个更好的你。佳佳懂这个道理,但是四位知识分子都不懂。
铜匠的反派转身,我一面内心不能接受,一面却不得不理性分析其实也是情理之中。在一个好的时代,或者他其实是一个有天分的学习者,而不是一个受老婆压榨毫无家庭地位胆小怕事的男人。他扔掉一曼赠与他的头发的一刻,他扔掉了他所有的淳朴与善意,随后都是更加的咄咄逼人与趋炎附势。他的人设是全故事中最大的讽刺,知识分子教育出来的知识分子最终出卖了知识分子,甚至成了那个最不能让人容忍的偏激、易怒、暴躁的知识分子。知识让无知的人变成了坏的人,这或许是对知识的最大讽刺吧。
坏的时代,有梦想的人被迫扔掉梦想,有爱情的人被迫扔掉爱情,有良知的人被迫扔掉良知。扔掉速度最快的就是所谓的知识分子。电影与生活最大的不同,或许是电影需要尽可能的夸张去表现这一切,一场闹剧成了外国眼中“不可思议的中国”。
而影院的我看到了这被放大的无奈,并也接受了这无奈,不得不感叹身处和平时代的幸运。我们只要努力便能尽情去追求,我们只要尽情去追求,便有实现的可能,这便是来之不易的幸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