箴言五,病来未必如山倒
小蔡这几天病了,老蔡就写了这么个题目。这题目里的病,可不是疾病,而是毛病。
有时候,我们会突然发现,孩子身上多了这样那样的臭毛病、坏习惯。“这不应该啊,我们平时都带的好好的,这是跟谁学的啊?”许多家长都会这样想、这样说。这让我想讲两个小故事。
故事1,记得又是一次家长会,老师发了一套表格,要求家长填写孩子的学籍档案,表格内容很详细,也有一份填表说明。老师话音未落,家长们就忙开了,有的上来先看说明,有的上来就填,有的上来就问,有的先交头接耳议论......班主任说,“你们的样子就是你们孩子的样子”。没错,老蔡细细一想。这就跟孩子们考试一样,有不审题就做的,有瞎写乱填的,还有打小抄儿的......呵呵。家长百态就是孩子百态。您说这孩子的毛病是哪儿来的呢?
故事2,幼儿园的时候,一次看小蔡写作业。快写完的时候,一个字写错了,手边没有橡皮。我忽然发现小蔡用手指沾了点口水去纸上擦。“唉唉,停!你这挺高级啊,我都不会。”“我们班儿有小朋友这么弄的,能擦掉,临时救急。”“胡说,脏不脏啊。给我找橡皮去......”
孩子身上的毛病,往往就是来自家长和周围的人。家长自身的毛病,特别容易传染给孩子,因为家长有时候觉得这没什么,不必大惊小怪,还能给自己找到这样那样的借口。可是等到孩子也反复这样做了,甚至养成坏习惯了,才突然感觉不妥、不对,成了“病来如山倒”。从别人身上学来的坏习惯,就比较容易发现,就应该消灭在萌芽状态。如果家长不重视或者没发现,也就是纵容了“病情”的发展,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病来如山倒”也就是很正常的了。
平时多照照镜子,看看自身,关注孩子、关注细节、从小事、小错上,纠正孩子,就能避免坏习惯的养成。
只要多用点心,病来未必如山倒啊。
箴言六,病去一定如抽丝
经接上回,上回说到病来未必如山倒,这下句却是,病去一定如抽丝。(老蔡你这是说评书的节奏啊。)
孩子的毛病出现了,这是病,得治。可是这个纠正的过程,大家不要太乐观,也不要贪多求快,毛病要去根儿才行,快了只治标不治本。这是个反复跟孩子斗争,反复跟习惯斗争的过程。
孩子的毛病要明确,要和孩子讲明白,也要时刻提醒。老蔡的做法,是列一个毛病清单。记得最多的时候,小蔡的大毛病、小毛病总有个四五条,什么回家不及时洗手、写作业字迹不工整......对着这一张清单,老蔡觉得,最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千万别一下丢给孩子。毛病多的时候,如果你不断的对孩子强调这不对、那也不对,很容易让孩子产生情绪,“我做什么都不对,怎么对啊,你好麻烦啊。”特别是他们的小脑袋瓜子有时候记不住这么多的要求,常常是改了这个,又犯了那个。
怎么办?老蔡的做法是,“抓大放小,专项治理”。在一段时间内,忽视小毛病,专门治一个。比如,对小蔡说“这两周,我别的先不管,就专盯着你进门不洗手这个臭毛病。”然后,每天进门候着我家小妮子。直接拽到水龙头前,开洗。几天后,就不用拽了,一进门瞪着就行了。再过几天,改成微笑即可。然后,不用你说就去洗了。最后,再假装不注意,偷偷观察几天。如此反复,去根儿为止。
抓住一个错误,反反复复强调,反反复复纠正,直到孩子改了,习惯了。纠正了一个,再专门对付下一个,同时还要紧盯着前一个别反复。这样的方法很慢,但是管用。小蔡就是这样让老蔡调教成小淑女的,呵呵。
还是象老蔡以前说的一样,耐心点,虽然病去如抽丝,但是应该没有改不了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