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小女子爱财
我承认,我是爱赚钱的,至少爱赚钱胜过爱花钱,赚钱比花钱的感觉要好,而且恐怕不止是好一点点。这种感受于我而言是真切的,绝不是矫情,因为“赚了钱”带给我的满足感要比“花了钱”的满足感要强得多。
准确点说,我不是一个容易从“花钱”中获得满足感的人,原因可能是我某一笔花出去的钱数额上还是太少了,限于自己的消费能力和眼光,作为对价的商品或服务并没能带给我太大的消费乐趣。或许哪天姐姐我也能一掷千金地土豪一把,不仅土豪而且要够豪,那时消费带来的满足感是不是会更强烈?不过,如果是因为缴费、罚款而花了钱,这个反向的刺激倒是要有效得多。比如物业费,总喜欢拖一拖再去交,很容易给自己找到理由是因为物业公司的某项服务还没有做好,晚点付钱也是为了督促物业。再比如,孩子上一期兴趣班、考个级,总觉得机构赚个钱也太容易了,小孩子身上的钱他们也太好赚了。如此看来,我比较不能从“花钱”中获得满足感的原因至少有三:
一、物质需求比较简单,可以排除拜物教。这得归功于天性纯朴呢,还是“有时间的时候没有钱,有钱的时候却没时间”的尴尬——在想要“买买买”的年龄囊中羞涩,在可以去“买买买”的年龄却人到中年提不起这个欲望呢。
二、“花钱”是“赚钱”的反面,一个意味着自己财产的支出和减少,另一个则是财产的增长增值,用油腻但很实在的话来说是囤积。前者身体感官的满足抵不过后者的心理满足。
三、钱花到什么地方,值不值得?容易与自己赚这个钱所耗费的时间、精力、辛苦程度等进行衡量,完成一次隐形的成本收益分析。无形中将自己和他人的财富创造能力进行了比较,称量了同等投入情况下各自的财富产出率或者叫回报率。如果把别人比下去了,等于是“贱买”或“高卖”,自然就觉得这钱花得值当;如果一不小心而且常常被别人比下去了,那还叫人怎么高兴得起来?更何况,欲壑可填,人心难足。
哇哦,原来花钱也是这么有哲理的事。反之,为什么爱赚钱呢?有钱赚,人往往就有了动力,来了精神。不知道从多大年龄开始,我对自己这辈子的财富期待是,“拥有”的钱要多于自己需要花的钱,这是一个总体判断。(1)首先,也知道钱其实是无法“拥有”的,说到底就是一种支配力吧。(2)其次,我到底这辈子需要花多少钱呢,我也不知道,关键看人生每个阶段我会遇到的问题,需要开支的钱从我口袋里面是否足够轻松支取而免于忧虑。可能因提前消费、大额消费而超支,但如果能在短期内、可预见地消化负债,自己就不会焦虑,不会感到不够用。嘻嘻,至今我都没有担心等我只剩最后一口气了却还剩一大笔钱。(3)再次,“拥有”的钱,和花出去的钱之差,要“多于”或“高出”多少呢,超出多少才算够呢,我不知道。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对这个数字的追求是越大越好,恐怕没什么人会嫌钱多。但现实点看,自己的能力有限,生命有限,这个数字不仅不可能无穷大,而且可能还小的可怜。
我爱赚钱,一半(不要理解为50%)是在追求吃专住行的刚需,解决自己和家人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发展需要,比如孩子读书的花费。其实你可能也有同感,很多时候我们自己赚的钱如果能用在家人身上,会比用在自己身上更满足。(检验家庭关系的时刻到了。)我爱赚钱,另一半是在追求前面所说的“多出”、“高于”和“超过”的部分,这部分可能事实上是不需要花的钱,甚至是永远都不需要动用的钱,放在银行好像“死掉”一样。但很重要的是人是有心理账户的,这部分钱给人是更重要的安全感、选择权、支配力或影响力,与一个人的自由度息息相关。这部分钱如果能算得上是财富自由的话,它的意义远胜过它本身,带给我们的是安宁和自由,在思想上、行动上、心灵上。这两个“一半”加起来,我也不会投入我生命的全部时间,这一点可以肯定的。我还需要一大块不需要花费在赚钱上的时间,嗯!是必须的而且要足够。如果生命就这么长,不得不一分为二的话,我希望用于赚钱的时间能缩短一点,给自己赚钱之外的时间更多一些。
前几天读到熊培云先生《自由在高处》,他讲到一句实在话:年轻人如果正处于迷惘,要么多读点书,要么多赚点钱,这两样将来必定对你有用。——以我现在的体会来看,我在他所说的那种状态下没有选择多读点书,而是选择了多赚点钱。数额并不多,但数额不是主要的,要看这个数额对自己生活实实在在的改善程度。金额的效用是比数额更好的衡量标准。“多赚点钱”确实像熊培云所言,“必定有用”,但同时我也放弃了那部分读书时间作为机会成本。摆在时间维度上来看,显然:为紧迫的生活需要而赚钱>多读点书>非紧迫需要的赚钱。说白了,活不下去了就先赚钱;够用了就要果断地多读书。因为读书可以最终以倍增的方式带来财富,而不读书的情况下去赚钱,只能可怜地把自己的时间低价售卖一次。在不同的时间做最适合的事。
谁要能一边读书,一边赚钱,两者兼顾,当然是过人一筹,求之不得。但往往一心难以二用,事与愿违,落个既没读好书,又没赚到钱的结果。那么,读书和赚钱就别无两全之策?也并非,因为“读书”不是为了把自己变成书架,而是为了“产出”。带着“输出”的目的去读书反而是更有效的“输入”,同时读书的“输出”既有智力成果,也能带来物质财富,甚至更多,包括名誉、朋友等等。写作就是这样一条道路。
小女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当我写下《你有多么爱赚钱》这个标题的时候,既是一种自问,也是一种自答。问问自己对于赚钱,“爱你有几分”?也比任何人都清楚,“多少”其实也“没多少”——“原谅我不羁放纵爱自由”,我爱的是自由,我赚的也是自由。
2018年1月4日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