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56天(闰年第357天),离全年结束还有9天。
1、刘宋晋阳王刘子勋起兵讨伐宋前废帝刘子业
465年12月22日刘宋晋阳王刘子勋起兵讨伐宋前废帝刘子业。
刘子业(449年2月25日~466年1月1日),小字法师,徐州彭城郡彭城县(今江苏省徐州市)人。南北朝时期著名暴君,南朝宋第六位皇帝、宋孝武帝刘骏长子,母为文穆皇后王宪嫄。
景和元年(465年)十一月,刘子业的叔叔湘东王刘彧与亲信阮佃夫、王道隆、李道儿,暗地与刘子业的亲信寿寂之、姜产之等十一人联络谋划共同废掉刘子业。景和元年十一月三十日(466年1月1日)夜,巫师诱骗刘子业说,华林园竹堂有鬼。所以刘子业亲自到华林园竹林堂射鬼。他的亲信寿寂之带刀冲进去,姜产之作为寿寂之的帮手。刘子业想逃走,寿寂之追赶并杀了他,时年十七岁,葬于丹阳郡秣陵县南郊坛西。
2、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占领唐朝东都洛阳
880年12月22日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占领唐朝东都洛阳
黄巢(820年~884年),字号不详,曹州冤句县(今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人。唐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大齐开国皇帝。
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1] 。成年之后,没有通过科举考试。关东大旱时,积极收拢难民。乾符二年(875年)六月,响应王仙芝起义。乾符四年(877年),攻陷郓州,杀死天平节度使薛崇。乾符五年(878年),王仙芝战死后,成为起义军领袖,号称“冲天大将军”,年号“王霸”。乾符六年(879年),围攻广州。广明元年(880年),进入洛阳,突破潼关,进入长安,即位于含元殿,国号“大齐”,年号“金统”,并大肆屠戮唐朝宗室百官。在唐朝将领李克用、王重荣等人的猛烈进攻下,退出长安。
3、莫斯科工人起义
1905年12月22日莫斯科工人起义
1905年12月9日(22日),莫斯科出现了第一批街垒。接着莫斯科许多街道都筑满了街垒。沙皇政府出动了火炮。它调来了超过起义者数倍的兵力。几千武装工人进行了九天英勇的斗争。沙皇政府只得从彼得堡、特维尔和西部边区调来了几个团,才把起义镇压了下去。各区的起义领导机关在战斗开始前夜不是已被破获,便是已被隔绝。莫斯科布尔什维克委员会也被破获了。武装发动变成了彼此没有联系的各个区的起义。各区失去了领导它们的中心,又没有全市共同的斗争计划,所以主要是局限于防御。正如列宁后来所指出的,这是莫斯科起义力量薄弱的主要根源,同时也是这次起义遭到失败的原因之一。
4、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病逝
在85年前的今天,1936年12月22日(农历1936年11月9日),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病逝。
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年生于工人家庭。初级教会小学毕业后,因家境贫寒不得不辍学做工。1919年,加入苏俄共青团并参加红军同白匪作战。1923—1924年担任共青团工作。1924年加入共产党。1927年因病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他以惊人毅力写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暴风雨所诞生的》,根据亲身经历,描写苏联青年在革命熔炉中锻炼成长的经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早在1942年就译成中文,书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成为中国青年的学习榜样。1936年12月22日,奥斯特洛夫斯基病逝。
5、戴高乐当选法兰西第五共和国首任总统
在63年前的今天,1958年12月22日(农历1958年11月12日),戴高乐当选法兰西第五共和国首任总统。
1958年12月22日,法国举行了总统选举,选举结果是完全在人们意料之中的——戴高乐当选了法国总统。
戴高乐所制订的法国现行“宪法”中关于总统权限的规定,就是为他自己当总统而设计的。按照这一“宪法”,总统任期为七年,总统拥有极大权力:他有权任命总理并且同他商定内阁其他成员的名单;他将在内阁和议会之间起“仲裁”作用,当政府和议会双方发生严重分歧时,他有权解散议会,他有权颁布法律,并且可以越过议会把这些法案提交“全民表决”;他不仅有权批准国际条约,而且有权谈判签订这类条约;在国家处在“紧急状态”时,他还有权接管政府。整部“宪法”中没有包括对总统这种绝对权力给予任何约束或监督的条文。
6、毛泽东发号召,2000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在53年前的今天,1968年12月22日(农历1968年11月3日),毛泽东发号召 2000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红卫兵运动持续两年多,终于闹得革命领袖也头疼起来。尽管他们此前一再呼吁“复课闹革命”,震荡和混乱却无法制止。到1968年暑期、大学仍不招生,工厂仍不招工,六六、六七、六八3届高中毕业生共400多万人呆在城里无事可做,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但领袖的号召力仍然无限。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文章引述了毛泽东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随即在全国开展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活动。此后到1978年,有近2000万知青上山下乡,接受“很有必要”的“贫下中农再教育”去了。但上山下乡并非始自“文化大革命”,它从50年代便被倡导,至60年代而展开。对当时的知青来说,他们到农村去,是为了消灭“三大差别”,带有积极的理想主义色彩,邢燕子、侯隽、董加耕等一大批优秀青年,便是他们的典型代表。因此,广义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从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前后经历25年,知青总数达2000万人左右。
7、我国第一台亿次计算机“银河”研制成功
在38年前的今天,1983年12月22日(农历1983年11月19日),我国第一台亿次计算机“银河”研制成功。
1983年12月22日,我国第一台每秒钟运算达1亿次以上的计算机——“银河”在长沙研制成功。
“银河”巨型计算机系统是我国目前运算速度最快、存贮容量最大、功能最强的电子计算机。它是石油、地质勘探、中长期数值预报、卫星图像处理、计算大型科研题目和国防建设的重要手段,对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有很重要的作用。
8、揭露南京大屠杀的电影《屠城血证》首映
在34年前的今天,1987年12月22日(农历1987年11月2日),揭露南京大屠杀的电影《屠城血证》首映。
1987年12月22日,我国第一部正面表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的故事片《屠城血证》在南京首映。
影片围绕一批记录日军暴行的现场照片的保藏,表现出了中华儿女面对屠刀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揭示了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军国主义有计划、有预谋的大规模血腥暴行。
9、辽西发现史前巨型建筑
在32年前的今天,1989年12月22日(农历1989年11月25日),辽西发现史前巨型建筑。
1989年12月21日,距今5000年前的辽西红山文化遗址,继3年前发现轰动中外的女神庙和积石冢群之后,近年来陆续又有多项重要奇特的发现。其中最为惊人的是牛河梁的巨型建筑、原始社会首领人物的大型墓葬,以及在众多积石冢中出土的精美的玉器等。考古专家们认为,这一系列的新的重要发现,为继续探讨中华文明起源问题提供了更丰富更翔实的第一手材料。美、法、日、印度等国学者实地考察后的共同观感是,辽西红山文化遗址是可与埃及金字塔、印度河莫亨觉达罗古文明相比的世界性发现。
10、中国建设难度最大的山区铁路“宜万铁路”正式通车
在11年前的今天,2010年12月22日(农历2010年11月17日),中国建设难度最大的山区铁路“宜万铁路”正式通车。
2010年12月22日,被业界称为“桥隧博物馆”的宜昌至万州I级电气化干线铁路开始运营。通车后,武汉到重庆约需8个小时,比现在少10小时。
当日上午,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火车站举行了简短的通车仪式。10时18分,随着一声汽笛响起,4806次列车从湖北恩施火车站首发,当地“无寸铁”的历史至此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