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过后,高一高二的学生已经放假回家。目前只有高三学生在校,高三的课程安排是文化课和专业课轮流上,一天的课表都是安排语数外政治等文化课,一天都是不同专业学生对应的专业课。这样我只能隔天才能进班给学生上课。上次课堂上,听写完给学生提前布置的重点短语和句式结构后,我让学生在听写单后面写出在2025他们愿意为自己的成长做出的第一件事情。
每次听写完,我都是让学生互相把听写单传到一起交上来。这次我让学生自己交自己的,谁写完了就自己把听写单放到讲台上,同时在讲台上我准备好的一打小纸条中抽取一张。纸条上画着简单的表情包,如果他抽中的纸条上画了一个眼睛是直线嘴角是直线的表情包就代表着nothing(什么也没有);如果纸条上画的是一张笑脸代表着他会得到一颗糖(candy);如果纸条是是一张笑脸并且带着红脸蛋代表他会得到一颗草莓(strawberry)。学生一听今天可以抽奖,有的同学脸上开始露出了开心的表情。
坐在第一排特别活跃但是却不学英语的一位女生一看这情况,眼睛转了一下,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她当机立断,拿出一张纸来迅速地在纸上写出了自己2025年为自己的成长做出的第一件事,然后微笑着问我她是否可以到前面来抽一张纸条。我点了点头。伴随着大家哇一声的助阵,她自信满满地走上来,小手在空中比了几下,然后选了一张。在大家期待的眼神中做出了和纸条上同样的表情,有点失落地回到座位上。
其他同学纷纷到前面来抽取纸条,一个同学幸运地抽到了第一块糖,她非常满意这个结果。这时那位坐在第一排没有抽到笑脸的女生忽然问我,“老师,我可不可以再抽一次。”我笑着回答她,“这个好像不可以。”她低下头略有所思,然后又问道,“那你可不可以给我换一张这个小纸条,这张小纸条在我的手机壳里呆了好几周了,我已经把纸条上的话熟记于心了,现在我也足够自信了,你能不能让我换一张纸条?”
她这个问题让我有点为难,因为她不学英语,所以她抽取代表着精神奖励的手绘版小纸条机会太少,如果同意了她的要求,那些已经抽到N张小纸条的同学提出类似的要求,我该怎么办呢?
想了一下,我说,“因为老师目前阶段脖子属于抗议低头期,所以小纸条的存货实在不足。如果你实在想要换一张,那么条件是你要给我画一张,我们互相交换,这样我就能保证我的纸条数量不变,你看如何?”
她一听,感觉不是很满意,继续为自己争取机会“老师,我不是不能画,是怕我画了之后没有人敢要。”
“没关系,你画的就是你的特色,是你的专属DIY。”她一听我坚持,就不再言语了。
第二天我没有课,下午的时候有几个毕业生回校进行假期社会实践调查,就顺路到我的办公室和我聊天。第六节课下课时,班主任下课回办公室,跟我说那位第一排的女生说给了准备了一个小礼物,让我等待接受她的惊喜。因为当时在和学生聊天,我也没有放在心上。
今天早晨我刚到学校办公室坐下,那位女生就急匆匆地走进我的办公室,走到我桌前的时候,把手掌摊开,让我看她给我准备了什么?我一看,哇塞!太惊讶了!她居然给我画了一打小纸条,每张小纸条上都是特别可爱的简单表情包。我真的被她的这个礼物深深触动了,我接过她的小纸条,笑着责备她,“不是让你画一张就可以换吗?谁让你画这么多的?这得需要画多久啊?”
她一边假装皱着眉头却无法掩饰眼角满满的笑意,“哎呀,老师,我跟你说,我原以为做数学大题是最烧脑的,可是没想到还有比那更难干的活,这把我累的,简直是太难画了,我就纳闷怎么还有这么难干的活。”
“哈哈,是吗?不过你画的这些表情包可是真可爱,看到这些我有点惊呆了。”
她笑着继续说道,“老师,我想好了,明天谁课堂上听写表现得最好,你就奖励他一张小纸条,这可是我的独家作品。”
“你说得有道理,不过我真有点舍不得这些小纸条,我自己留一张。”那位女生对我的这个决定给予了支持。
然后我从我书页中拿出余下不多的一打小纸条让她从中抽取一张,她审视了一下,从中间抽取一张,我看了一眼纸条,上面的画面是一个小房子、一条绿色的小路还有几颗树,纸条上的话是: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想要改变,从自己做起,为自己的未来负起责任。我把这句话大声读给她听,她乐了,我也乐了。这句话与她太契合了,这个智商超高的女孩子特别任性,她的学习完全是凭着自己的感觉和兴趣的,所以她偏科很严重的。有的科目学得昏天黑地,有的科目学得登峰造极,可想而知,这样严重失衡的学习状态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
她一边读着这句话,一边说,“回去我把这个纸条贴到我的笔袋上,让它时时提醒我。”
“好的,就这样说定了,回去努力吧。”
“那必须的。”
女孩拿着小纸条走了,我看着她送给我的小纸条,感觉窗外的阳光忽然热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