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门类都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而用香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更为遥远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早期先人们出于对上苍和祖先的尊崇和敬畏,在祭祀天地、诸神以及人类祖先的过程中,采用燃烧柴木和其他祭品的方式,以扶摇直上九天的青烟作为与上苍沟通的媒介,开启了后世祭祀用香的先声。
香文化在历史上的发展,至唐宋时期已经达到繁荣的巅峰,甚至已经从宫廷、贵族阶层走下来,融入了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种。而如今闻名世界的日本香道,其实是唐时从中国传过去的。
天宝十三年,鉴真和尚东渡抵达日本奈良,随船带去大量的香料和中药,日本的香道和汉方医道随之兴起。
日本《东征传》记载,鉴真和尚所带的各种香料达八百余斤,奈良东大寺正仓院御赐物目录中记载有六十多种药物,据考证,这些药物都是鉴真带去,和同时代从中国运去的。
如今欣逢盛世,人们追求精神层面的充实与心灵的自由,一度没落、甚至时已经从当代人视线中消失的香生活,再次回归大众的视角。
因寻美妙的香气,尘中偷闲,静中成悟,回归与自然同频的美好,是古往今来中国人香事生活的写照。
现在的人们说起香,常常会提到日本的香道。追根溯源,日本香道正是源自博大精深的中国香文化,但在中国关于香的历史典籍中,香并没有称之为「道」。
中国香文化为什么不称「道」。
其实,我们深入阅读了解中国文化历史,理解「道」这个字,就不难明白个中缘由。
道,在中国文化体系的含义特殊,儒家、道家、法家等等都认可「道」代表绝对真理。
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更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是一个自然真理,而无论文人,匠师,都在追寻「道」的路上,这个过程叫「修道」。
中国人认为,追求道的过程有三个层次,那就是技、艺、道。
学习技术直至精湛就到了艺术的境界,再高的境界,无限接近于道,叫近乎合道。但却万万无法与道相提并论。
道,在中国人的内心处于真理与自然的最高点,中国人不轻易言道,避免自负过满。
比如,医,我们不讲医道,讲医术;
武,我们不讲武道,讲武术;
插花,我们不讲花道,讲花艺;
香也一样,我们不讲香道,讲香事。
日本的道与中国的道,不是一个概念,说的是「技艺」、「技术」。
日本香道是从中国学习了一部分,然后根据日本文化的特点,形成了自己的规范、仪式。
比如日本香道中,光是折香巾就要学两个月,学习折成各种花式。
中国香文化是表法的,折香巾的上折、下折、对折,分别意味着和天、和地、天地和,时时刻刻提醒你,要跟天地去相和,要起恭敬心。
日本香道用香主要是怡情,是根据一定的规则及方式,以文学、诗歌或季节为主题的一种艺道,多用沉香、檀香、贝甲香等香料而较少使用中草药。
中华香文化则是香药同源,核心是香方配伍与香药炮制,以沉香、檀香等香料与本草香药和合,来通经活络、安和脏腑、化病疗疾、养身修心。
中华香文化最盛行的唐宋时期,“香会”、“斗香会”也属日常,但古书中记载的古人香会,断不是现在大家能看到的香道表演的那样,有板有眼的一系列无声操作,而是你在家里和香,和出来几个香品,我也和出几个香品,某一天,几个朋友到一起,分别熏上焚上,来品谁和的香好。
这种“好”包括香韵、香气、香烟等等各个方面。
正因如此,香成为中国人雅致生活方式的代表。
以香除病气,以香利礼仁;
以香表敬意,以香尝韵味;
以香养身体,以香可雅志;
香文化已深植在中国人的血液里,融入在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文化体系中,从生活中论香,从艺术上欣赏香,随人不称“香道”,但香事,无所不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