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提出“印刻”现象的是奥地利的动物心理学家劳伦兹。他发现,无论是小鸡还是小鸭子,在破壳的时候,会把第一眼看到的活动物体,哪怕是一只狗、或者一只人偶,都认作是自己的妈妈,然后一直追随它们。对刚获得生命不久的小动物追逐它们最初看到的能活动的生物,并对其产生依恋之情的现象,劳伦兹称之为“印刻效应”的现象。印刻现象和一般的反应不同,它只在一定的时期内发生,小鸡“母亲印刻”的发生是在出生后的10-16小时内,小狗则是在出生后的3-7周内。
尤为重要的是,一旦这只小鸡小鸭认定了某个妈妈,形成了某个物体的跟随反应后,它就不可能再形成对其他物体的跟随反应了,即使是遇见自己的亲生妈妈。所以这种跟随反应的形成是不可逆的,甚至是终生的。这个就是心理学上的“追随”现象。
劳伦兹称印刻发生的时期称作关键期。所谓关键期,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在关键期内形成的印刻行为作为动物的习性保存下来,且不可逆,即一旦形成就不能修正和还原。倘若幼小动物的印刻过程遭到阻碍和中断,母亲与幼小动物就不会相互认识。
这些现象同样适用于人类,尤其六岁以下的孩子。我们都知道,谁喂养,谁带孩子,孩子就会和谁亲,就和谁产生一种心理依赖的情结,而且不可逆转或者说逆转难度很大。
所以父母不能错过养育孩子的关键期,尤其是六岁之前。一方面是因为“印刻”在孩子心灵方面的情感链接,为长久的亲子关系打下夯实的情感基础。另一方面,父母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给孩子各方面正确的教养和引导,“印刻”在孩子的潜意识,使孩子“追随”而形成终生的行为习惯,乃至人格特征。而这些,都会是其毕生对抗各种风雨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