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敬畏之心是对孩子的一种保护。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雷夫老师在书中这样写道“教师的任务不是拯救孩子的灵魂,而是提供机会让孩子自救”,起初不是很理解,当我看到一段视频后,我的心被深深的刺痛了,视频是这样的:“三个女生在厕所的角落围攻一个女生,女1拿脚踹,女2双手打脸,女2女3发出得意的耻笑,女3往后一退向前一脚踹到了角落里被打的女生,旁边有大量的女孩子有的录视频,有的大喊:“别把人家打死了……”麻木,看热闹,无一人去求救,被打的女孩捂着肚子哭,毫无反抗之力,麻木忍着挨打,没有自救……”
看到这个视频,我心悲凉, 123女的猖狂,毫无敬畏之心,甚至手段娴熟,不知这些孩子做过多少类似的事情,没有被惩罚,也不知道被打的女孩吃过多少这样的亏,而不会自救,更不知道围观的孩子为什么看而不说,麻木不仁的不救,这就是当下的一些孩子,写到这里,我真正理解了“教师的任务不是拯救孩子的灵魂,而是提供机会让孩子自救”。
我们在教育生活中,只想着用爱拯救孩子的灵魂,唤起他们的爱心、同情心……,看,视频的孩子有吗?她们按照我们的教育做了吗?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要形成一些东西,除了爱之外,还要敬和畏,这个敬来自于哪?我认为首先得来自于畏,得先怕,她才会敬,如果她不怕,她不会敬的,她对长者的敬往往来自于怕,比如过去见到老师她怕,她因为怕,所以她恭恭敬敬。有家教的孩子,她在家里有怕头,但是,现在很多家庭缺教育过程中失了这个“怕头”,我有一同事,他小时候就怕奶奶,他说他最怕的就是奶奶门后放的那根藤条,小时候一捣蛋,奶奶把门一关,拿出来藤条,他立马就跪下,然后就说:“奶奶,我再也不敢了,再也不敢了”所以人就得有一怕,如果孩子违法了,惩罚实际上是一种保护,让他知道怕,我们可以雷声大雨点小,教训他的时候让他看的很可怕,但是到最后处罚的时候,从轻处罚,让他真的后悔,以后再也不敢,真的让他不敢了,才是保护他。
细想,现在的孩子怕父母吗?怕老师吗?心中无所怕!!再加上网络上的不良影响,无所畏惧,毫无敬畏之心,光天化日之下之下打架,毫无惧怕,这是教育的痛点……
所以,与其给孩子上感恩教育课不如加强法律警示,开学初军训、学期末的军训很有必要,教师的任务不是拯救孩子的灵魂,而是提供机会让孩子自救,培养孩子的敬畏之心是对孩子的一种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