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有位朋友找到我,说希望我能单独帮忙补补礼仪。当我这个“非常屌丝”的朋友也开始为职业礼仪而焦虑的时候,我这才发现,随着物质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礼仪之邦正在召唤着每一个中国人以“明礼仪重荣辱”的心态和面貌去提高自己的生活品味。而我的朋友所有的这种焦虑,我想很多朋友也正在面临。
可,该如何下手呢?
一件很有趣的现象就是,好像人人都懂点礼仪,但是真的遇到具体的情况的时候,好多人又会突然发现,原来这件事自己压根不知道怎么做。最可气的情况就是,当你精心打扮,认真应对某种场合的时候,突然有位“好心”的朋友跑过来提醒你,你的西装纽扣扣错了。有些尴尬,你举起红酒杯想要敬酒以缓解尴尬的气氛,结果对方又告诉你,你端红酒杯的手位有问题......平日里觉得自己好像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却没想到会在这些“小事情”上丢了面子。也只有这个时候,你才会突然意识到,礼仪是该了解一些了。
要解决上面的一个问题,如何下手的问题,首先还得先回到礼仪的概念上来。我国自西周以来,就将礼仪奉为国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都是在官方的层面在将礼仪进行推广和普及。因此中国素来都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可究竟什么是礼仪?每当我在课堂里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得到的最多的答案就是,“礼仪=礼貌”。这个解释一方面说明了我们大多数人对于礼仪是由一定的理解的。而另一方面又说明了大家理解的还不够全面。现行的各门各派对于礼仪的定义也不尽相同。但,如果大家从初级层面来认识礼仪,大体可将礼仪理解为:人们在一定的社会交往中,为表示互相尊重、敬意、友好,而约定俗成的,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和交往程序。
礼仪就是人与人交往过程中的“游戏规则”!
在这个上面的定义中,我们可以清楚的明确一件事,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讲礼仪?我们讲礼仪实则就是为了表达对对方的尊重,敬意及友好!这个是讲礼仪的根基。尤其是表达尊重,是我们讲礼仪最重要的目的。
再者当你能理解到“游戏规则”这一层面的时候,你就应该能够理解礼仪中的很多操作为什么有固定的操作习惯跟模式了,因为这就是“游戏规则”。
前面讲的很多话好像是废话,不过你得原谅一个当老师的人的毛病,喜欢刨根弄底地讲事情。很长一段时间,礼仪老师总被固化为一个形象就是,穿着正装化着精致的妆容然后教学生如何站坐蹲走。我想,我前面一大堆的解释还是能够有助于扭转大家对礼仪老师们的固化形象。
不过,我依旧还没有回答该如何下手学习礼仪的问题。这个时候,请大家转眼回归到我本篇文章的标题——礼仪那点“小事儿”。之所以这么拟定标题,就是因为讲礼仪全都是在讲“细节”。细节看起来净是些小事儿,可细节决定成败。因此,学习礼仪就得从细节下手,多累积,随时修正。保持一颗谦虚的心态及时修正很重要,因为礼仪中涉及的细节繁杂众多,偶尔拿捏不准也是正常的现象。
我们来看看这些个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很多人买了新鞋子以后,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不撕掉鞋底的标签。尤其是女士的高跟鞋,跟在身后的人极其容易关注到新鞋子的标签。时间长了,这些鞋子上的标签沾上污物还会显得极其不美观。
同样容易被忽略的标签就是西装袖口的商标。新的西装买好了以后,这个商标是要撕掉的,可有的朋友因为不是很懂这个穿西装的礼节而就容易闹出笑话。曾经有人买了名牌西装,为了给朋友炫耀自己穿的西装是名牌还专程把左袖口亮出来以方便对方能看出自己的西装品牌。结果反而闹了笑话。
关于西装,最容易犯错的还是前面提到的纽扣的系法的问题。作为一个礼仪老师,我经常会有在大街上想帮人解扣子的冲动。其实最常见的西装就是单排三粒扣跟两粒扣的西装。三粒扣的西装的每一个扣子是有自己指定的名字的。最上面的一粒口子叫SOMETIMES,意为有时,也就是说有时候系上,有时候不系上。中间一粒扣子叫 ALWAYS,意为永远,也就是永远都要系上,最下面一粒叫NEVER,就是绝不系上的意思。同样的两粒扣子的系法也就要注意最下面一粒叫NEVER,两粒扣子的西装只系上面一颗。两粒扣子全系上会显得呆板。但有没有两粒扣全系上的时候呢?有,在极其严肃及沉重的场合,如葬礼上,是可以系上两粒扣的。我这么一说,大家就应该明白了西装纽扣的系法是有具体含义的了。
当然有人会问,一粒扣的西装怎么系?扣子都只有一粒了,说明它本身就不是最正式的西装,可系也可以不系上,视场合而定。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所说的西装纽扣系法说的是男士西装,而女士正装套装,正式场合要求纽扣是全部都要系上的。
至于西装礼仪中,还比较容易犯错误的地方就是,领带的长短不合适,领带打完了,领带尖应该是在皮带扣的位置。很多人经常觉得领带藏在西服里面,无所谓长短,可需要脱掉外套的时候,就容易漏出尴尬了。
我时常在反思,为何很多朋友穿深色西装的时候特别喜欢穿白色的袜子作为搭配?我后来想明白了,可能跟迈克杰克逊跳舞时候的那身装备有关。而实际上,深色西装要求搭配的是深色袜子,至于白袜子,在穿白色西装套装的时候穿是可以的。
在正式场合我们都会格外关注自己的职业形象,可仅仅关注职业装是不够的,还有我们的脸面需要打理。基本的妆容礼仪和发型要搭配合理。可总有那么一点细节容易被忽略,那就是男士的鼻毛。经常有一些衣装得体的男士,远看非常美好,可近看,“一撮鼻毛,随风飘摇”。那真是要了命了。这里给大家推荐买一支鼻毛修剪器,某宝一定有售。
如果着正装的这一天是为了见某位领导,那势必需要用到介绍礼仪跟握手礼仪。如果今天你是介绍人,需要介绍两位人士认识,其中一个地位低,另外一个地位高。你会先介绍哪位呢?惯性思维是,先介绍领导,为什么呢?他是大名鼎鼎的领导,所以得需要被先介绍,其实这反而错了,为什么呢?在介绍礼仪中,“地位高者有优先知情权”,反而应该先介绍的是地位低的人士。介绍完了,我们往往会看到这位被介绍的,地位低的人士会主动伸出手来握手,这个时候又犯了错误,而在握手礼仪中,谁应该先伸手的问题是位高者先行,毕竟这个时候会有肌肤接触,是否愿意跟你握手取决于领导本身的意愿。小时候看周星驰的电影,他看到美女就总是会主动去握手,而对方压根不搭理。男士只好尴尬地挠挠头,这里面星爷扮演的角色犯了什么错误呢,没有遵循握手礼仪“位高者先行”的原则,根据“女士优先”的原则,电影里女士的地位高于男士,因此应该由女士先伸手才对。
当然如果这天还有接待领导的任务,在引领领导的过程中应该走在领导的哪一侧呢?根据国际惯例,我们在商务场合中遵循以右为尊的原则。我们需要站在领导的左前方进行引领。因为这样才可以把右侧方位让给领导。你有没有发现,如果在大街上行走,右侧实际上也是靠近街道内侧的一个方位,而站在左侧的引领着与此同时把危险留给了自己,起到了对领导的保护的作用。这些都在从细节上彰显一个人的教养。至于方位跟座次礼仪,较为繁杂,我这个小文章就不一一赘述,当今国内对于方位的排序既有以左为尊又有以右为尊的情况,这边只给大家做个总结,以左为尊的适用场合:民间的传统礼仪及官方内部会议的主席台排序,以右为尊的适用场合为:餐桌场合、公共场合、商务场合、国际场合和外交场合五大场合中适用。
这时候我们继续假设场景,你引领这个领导到了电梯门口。这个时候的问题又来了,谁应该先进电梯呢?曾经到某个高端场所,引领者在引导我这个客人进电梯的时候就站在电梯外侧,鞠躬并右曲臂展示邀请我进电梯。看得出来这个引领的人士是经过专门训练的,但是,可能是怕我这个客人不理解反而没有行使进出电梯引领的礼仪规则。引领电梯的礼仪分为几种情况,我这边主要给大家讲电梯里没有司梯员的那种引领的情况。电梯礼仪的进出顺序最需要考虑的是什么问题呢?答案是安全。因为电梯轿厢是完全有可能底盘还没有上来的危险。你作为引领者先行进入电梯,可以有三个作用:1.暗含电梯很安全,领导您可以进来了。2.可以按好楼层。3.及时用手臂挡住电梯口,指示方位邀请领导进电梯。那谁先出呢?答案是领导先出,也是因为轿厢中有安全的“隐患”。这个隐患虽小,却从细节彰显出我们对领导的尊重。而实际上,当礼仪与安全相互矛盾的时候,礼仪是要为安全让渡的。礼仪规则的践行并不是死板的。就好比在进出电梯引领的过程中,领导非常快速地先行进了电梯,难道你要把领导拉出来自己先进电梯再请领导进入吗?问题看起来很傻,却极能够说明我们也要在行礼的时候尊重本人的意愿。
可以假设的场景还有很多,容易犯错的区域也不少。如果今天领导开车需要带你跟你的领导一同外出办事,你跟你的同事会如何选择座位呢?大多数的人都会选择坐在小车后座,认为与领导保持距离感是对领导的尊重。实际上,当领导自己开车的时候,在有乘车人的情况下,前排的位置尽量不要空出。不仅如此,坐在副驾驶位置的这个人中途下车了,坐在后排的人继续乘车,为了表达对开车人的尊敬,坐在前排的人下车的时候,坐在后排的人应该同时下车移到前排的副驾驶位置上去,这才能彰显你对细节的把控。
当然,礼仪的细节远远不止我写的这些,不过今天写的很多内容都是极容易出错的内容,礼仪的表达最重要的还是要发乎于内心,是发自内心最真诚的表达,在操作过程中把礼仪与自己的个性与周围的环境结合起来,努力做到最得体,最自然,最不留痕迹,让对方感觉最舒服——这才是礼仪的最高境界。
(后记:朋友中有很多专门做礼仪培训的老师,也因为自己才疏学浅很少写有关礼仪方面的杂记,今日随手一记,恐有知识点方面的不妥之处,还请各位礼仪专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