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一个6岁小女孩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吗?如果你也和我一样好奇,就让这个可爱而调皮的小姑娘《约瑟芬》来告诉你吧。
这本书的作者是瑞典作家: 玛丽亚·格里佩(Maria Gripe)。她是瑞典儿童文学大师,第十届国际安徒生奖得主,作品获奖无数,并且被译成三十多种语言在全世界发行。一九六一年随着《约瑟芬》的出版,开始备受国际瞩目,约瑟芬和雨果也成为瑞典儿童文学中的经典形象。
1.
约瑟芬是牧师家中最小的女儿,想必是牧师老来得子,她的所有哥哥姐姐都已经出嫁,有的就已经有了自己的孩子,所以约瑟芬的身边并没有几个和她年龄相仿的朋友。
她努力地去了解成人的世界,想和家人们好好相处。她想尽其所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却弄巧成拙。她在姐姐婚礼当天剪下婚纱上的七只蝴蝶想作为礼物送给大家,却被愤怒的姐姐赶出家门,她也竟一气之下“离家出走”。
在出走的路上约瑟芬遇到了森林里的“巫婆”莎拉外婆,从她手中“救”下三个小猫咪;她一边享用着美食一边说着家人的坏话,感觉自己不被理解,最后她被新婚姐姐的丈夫找到了,并和这个新姐夫成为了好朋友,婚妙事件也被解决了。
她向往特立独行,故意把头发和衣服用剪刀剪成自以为漂亮的造型;她想去河里游泳,却害怕变成“天使”,所以就偷吃了很从“禁果”樱桃,确认不会被上帝带到天堂。
她掉到河里差点被淹死,被家里新来的园丁的解救,那一瞬间她觉得园丁就是那个上帝老头, 因为害怕被带到天上做天使,故意剪坏了“上帝老头”送给她的天使书签......
这就是一个孩子天真无邪的童年,既渴望了解大人们的世界,又觉得自己好像没有人能理解;既对美好生活无比向往,又要警惕身边出现的“巫婆”和“上帝老头”来伤害自己;对于陌生人的善意,既有些怀疑,却又忍不住说了很多吐槽家人的话。
2.
童年,是每个孩子开始认识世界,并学习和别人相处的最初时期。这个时期,是孩子们爱探索,渴望他人的理解和关注,也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家人的情感,所以这个时期,是培养孩子情商的最佳时期,那么作为家长,要如何做才能真正理解孩子,让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呢?
首先,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感受到他是被家人关注的,被父母家人无条件地爱着的。所以,我们首先要理解做事的初衷。
比如约瑟芬剪下姐姐婚纱上的蝴蝶,目的是为了向家人们表达爱,她并不知道这件事会造成多么严重的后果,所以父母家人怎么可以去责备一个只是想要向家人表达爱孩子呢? 她的初衷并没有错,只是她的用错了方法,我们只需要告诉孩子怎样以正确的方式表达爱而已。
第二,不要限制孩子丰富的相像力,让他们天马行空地去想像。毕竟“相像力”是一种稀缺资源,随着人的年龄越来越大,这种能力就会慢慢退化。一个想像力丰富的孩子长大以后多半会成为一个情感丰富,创新能力强的人,在孩子小的时候尽量让这种能力保持得时间久一点,长一点。
第三,要告诉孩子,不要轻信他人,特别是那些给自己好处的人,让孩子从小具有一些警惕心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四,要多和孩子互动,了解他们的想法。有时我们可能会被他们有趣的想法逗笑,有时会被他们可爱的相像力所惊叹,或者我们可以通过他们的想法察觉到他们性格展中的一些不足,只有多和孩子交流,谈心,我们才有可能发现这些,并及时纠正。
养育孩子需要耐心,理解和倾听,这是使他们养成完美性格和人格和必径之路,也是我们家长需要修习的一门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