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袭晚读,教室后面的学困生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完全没有按照要求进行学习,稀稀碎碎的聊天玩闹。见我突然出现在后门,有眼力劲儿的立马安静下来装作在学习的样子。只有小何同学仍然在转过头和后桌讲话,并且笑声很大。这一下惹恼了我,劈头盖脸就给骂了一顿,小何很是不服气,嘟嘟囔囔的说:“是他找我说话的,怎么不说他……”他话还没说完,我气不打一处来,心想说话还在跟我狡辩。于是用更加严厉的口气三言两语都给他塞了回去。
可想而知,小何同学心底是万分不服的。于是晚自习期间一直轻声说个不停,显然是故意挑衅我。出于班级纪律的维护,我只好全班提醒了几次。显然刚才的一时冲动带来了更加麻烦的后果。
下课后,我把小何叫了过来。小何在桌位迟迟不肯动身,并且毫不在意的直言到:“我就在这里,继续骂,让我课间休息一下,下节课继续骂。”“过来,我不会骂你”小何迈着缓慢的步子极不情愿的走到了讲台面前。
“你继续骂,反正我是背锅侠”小何不服气的说。
“背锅侠”三个字已经将小何内心对于整件事情的看法显露无疑。他不服气的继续说到:“这么多人说话,我才张口,你就开始说我……”我一时语塞。
“背锅侠,背锅侠”有几个男同学笑着喊着凑了过来,我才意识到,原来我的行为已经让他受到了同伴的嘲讽。
我开始细思我一直以来的言行举止。小何的基础很不错,在学习方面很有潜力。于是我时时刻刻的想提醒他专注于学习,因此一发现他有点不学的苗头,就开始找他谈话或是直接点名,批评等。因此就造成了我针对他的误解。原本是想用心提醒他专注学习,结果却落得小何认为我对他有偏见的境地,真是费力不讨好!
反思中我发现自己行为的结果与原本的目的背道而驰,正是因为我很重视小何,对他有好期待。所以把太多的重心和目光放在了他的身上,一旦他与同学有说话的苗头时,就赶忙提醒。而忽视了提醒批评其他人的重要性,导致产生误解。一直以来,自己都陷入了一个误区,紧盯着某个自己认为很有潜力的学生不放,结果明明是一片好心,学生却认为是对他有偏见,专挑他的刺。
小何一语惊醒梦中人,在规则和纪律面前,没有有潜力和没有潜力之分。任何违反规则的同学都要一视同仁,不要紧盯着某个“被重视”的同学不放,不要让“被重视”反而成了“被偏见”。
看来,我和小何的和解,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因为“重视”,所以更加要平常平等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