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岸——南迦巴瓦
“你岸”是台湾泰雅族的族话,意思是说被遗忘的地方。因为都是老人和小孩,不会有青年人愿意住在那里,所以得名。孩童时候的无忧,暮年时候的无欲,是我们的追随。
在西藏南迦巴瓦峰底下有个叫赤白村的地方,是最少的自然村只有几户人。和泰雅族很像,也和这里很像。
不同的是,那里被遗忘的是老人和小孩,是鲜活的生命,而这里被遗忘的是梦想。
十九世纪末,美国康奈尔大学做过一次著名的实验,这组实验研究人员,做了十分完善精心的策划和安排。他们捉来一只健硕的青蛙,冷不防把它丢进一个煮沸的开水锅里。这只反应灵敏的青蛙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说时迟那时快,用尽全力,跃出那势必让它葬身的水锅,安然逃生。 隔了半个小时,他们使用一个同样大小的铁锅,这一回往锅里放大冷水,然后把那只刚刚死里逃生的青蛙放进锅里。青蛙自在地在水中游来游去,接着实验人员在锅底偷偷地用炭火加热。青蛙不知究底,自然悠悠地在微温的水中享受 "温暖"。 慢慢地,锅中的水越来越热,青蛙觉着不妙了,但等到它意识到锅中的水温已经熬受不住,必须奋力跳出才能活命时,已经为时过晚,它欲跃乏力,全身发软,呆呆躺在水里,坐以待毙,直至把它煮死在锅里。
这里的生活就像是一潭温热的慢慢被炭火加热的水域,直到水越来越热,让我们在水中像那只被煮死的青蛙一样,慢慢等待着生命的尽头。
这里是寂寞的,是孤独的。
然而最深的孤独不是一个长久的一个长,而是心里没有任何的期望。
“我一定要在35岁前挣够钱,然后放下一切世俗,去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或者去走遍世界每个地方。”
这两句话你们听着是不是很耳熟?但是我从没有见过一个人能做到的,一个人的生活,应该是均衡而持续的做自己,就像吃饭,先把白饭吃完,再大口吃肉的是傻子,如此对待生活的人,是可悲的傻子。
可是更多时候我们却连那口白饭都不一定能够吃到,所以更多的时候,更多的人选择放弃,选择妥协。
我们自认为我们挑起了生活的担子,我们充满了勇气,其实去过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才更需要勇气。
刚要成熟,就要老去,时光好不经用。
15岁时再得到那个5岁时热爱的布娃娃。
65岁的时候终于有钱买25岁的时候热爱的那条裙子。
又有什么意义呢?那么多事情跟青春绑在一起就是美好,离开青春,什么都不是。
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总怕自己还未能做自己喜欢的事便已老去。
总希望世界上真的存在吸血鬼,可是把我也转换成吸血鬼,可以拥有超凡的精力与永恒的生命。
如若能回到16岁你会做什么呢?
我想我会不停的写,我会抓紧自己手中的画笔。
王朔说:“谁没年轻过,你老过吗?”嗯,等到你足以回头看自己的青春岁月,但愿,你也能如此理直气壮,因为你一直走在路上,并且一路唱歌。
可是我不愿意,在这里老去。
每日安逸,清闲的生活,让我拥有了更多的空闲去写,去画,可是我却很久都写不出一段文字,很久都无法拿起画笔。
这里鲜有人会懂,我每日每夜如同曾经一样,一有灵感就掏出笔在纸上写着,到底在写些什么呢?
我想,只有我自己清楚,明白,这是比我生命更重要的梦想。
是我的信仰,是我穷其一生想要追求的东西。
人的记忆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开始衰退,而文字与照片不会,当你把感受与风景记录下来,妥善保管,它会永远存在。
总是说90后没有责任,自我,任性,可是我却认为我们是真正有梦想,真正重视自己,爱自己的一代。
在路上,我遇到了很多90后,80后的骑行客,一路从成都或者更远的地方骑到拉萨。
90后林伟裕在《90后骑行侠单车去西藏》中说到,“在路上的人内心丰富的像一本书。”
在我看来,这才是真正有灵魂的人。
这是一篇网上关于林伟裕的报道。
“一个人,一辆单车,一顶帐篷,惠东青年林伟裕就这样出发了,他计划用两年时间“环华”骑行。今年7月他从家乡惠东出发,如今已骑行90多天,途经广东、香港、澳门、海南和广西等地区,到达云南大理。 这不是林伟裕第一次远途骑行,去年他成功从四川骑行三千多公里到达西藏,还将骑行经历写成一本书《90后骑行侠单车去西藏》,备受年轻读者欢迎。 在一些人看来,90后是“垮掉的一代”,被称为“非主流”,甚至戴上了“脑残”的帽子。1990年出生的林伟裕,想通过单车“环华”之旅,向公众宣传90后的健康生活和内心,来证明90后的健康。 骑行过程中,林伟裕通过微博和论坛发布路上的见闻,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围观”。在惠州本土论坛上,众多家乡网友深深佩服这名90后的壮举,并为他送上祝福。 记者日前联系上了林伟裕,了解他骑行的故事。 “我不是为了证明自己很牛” 在微博和QQ上,林伟裕为自己起了一个名叫“骑行侠”的昵称,他说:“小时候有个大侠梦,想当一代侠客帮助更多的人”。而在网上,众多网友则亲切地称他为“阿骑”。 林伟裕的家在惠东县盐洲岛,那是个安静纯朴的小岛。高中毕业后,他在亲戚家开的公司里工作过一段时间。 去年他萌发了向外走的想法,从未独自出远门的他,买了一张从广州到成都的火车票,瞒着家人背起行囊独自上路。 他在成都买了一辆红色越野自行车,并给它取了个柔情的名字叫“红颜”。去年10月8日,他骑着“红颜”从成都武侯祠出发,途中他翻过折多山、海子山、色季拉山、米拉山等高山,跨越大渡河、金沙江、怒江、澜沧江等险峻江河…… 暴雪、泥石流、被野兽追赶、抢劫,都是林伟裕数次在路上遭遇到的危险,他没有退怯,反而收获了一种信念“只要坚持下去,没什么是过不了的”。 最终历经31天,骑行2154公里,林伟裕完成了骑行西藏的梦想。当时林伟裕每天在微博上分享骑单车进藏的点滴,被出版社相中,后集结成书。 回忆去年的这段旅行,林伟裕说:“我不是为了证明自己很牛,也没什么苦难要释放,有一天我很闷,决定出门走走,于是踩单车到了西藏”。 拒绝商业赞助依靠自己 因为梦想,林伟裕带着他的“红颜”又上路了,这次他的计划是“环华”之旅,用两年时间,从家乡惠东盐洲岛出发,沿着边境省份,骑行一圈,再回到盐洲岛。 “儿行千里母担忧”。去年骑行时林伟裕瞒着家人,这次出行家人一直反对。林伟裕说,此次情形,别说父母,连朋友和同学都无法理解,甚至还有一些朋友在他QQ上留言,说他是“典型的一个大疯子”。面对亲友的反对,林伟裕心理并不好受,他选择沉默。 今年7月,他再度出发,开始了“环华”之旅。得知他要出发,惠东多位驴友为他践行。一路上也有许多驴友提供接待,当起“导游”,甚至陪他骑行一段路。 两年的“环华”之旅,经费如何解决?曾经有户外品牌企业找到林伟裕,想赞助他,但被他一口回绝了,还有车行想赞助他一辆两万多元的单车,他同样拒绝了,他依然选择那部曾陪他去过西藏的“红颜”。 林伟裕说,之所以拒绝赞助,是因为此次旅行并不是什么商业活动,而是他的“独行侠”之旅,需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他的经费基本来自工作时攒的钱,以及去年写书得到的稿酬。常在河边搭帐篷过夜 从7月出发至今,林伟裕已经骑行90多天了。他自我感觉良好,增长了许多知识,开拓眼界,名符其实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此次骑行,他戴上了帐篷,防潮垫和睡袋。林伟裕称,他经常扎营在有水源的地方,尤其是河流旁,因为有水源可以自己煮饭。有时为了安全,他会与当地的村民交流,经过他们同意后,扎营在他们院子或门口。 此次骑行,林伟裕将其见闻发布在微博和论坛上,各地的驴友看到后,不少人留言表示可以提供接待,所以有时林伟裕就睡在驴友家的地板或沙发上。 他不会要求驴友提供房间或床,就算驴友提供了,也会被他拒绝,他只需有个可以睡觉的地方。 骑行过程中也会遭遇到路况差、恶劣天气等各种状况,但他咬牙坚持了,他并没有想过放弃。 他说,去年顶着冰雹暴雪狂风,横翻四千多米高海拔的折多山也坚持下来了,相比这些都是小问题。而且很多朋友和驴友都在背后默默支持,这也是一大动力。 林伟裕坚信,长途骑行,毅力第一。 路遇两名法国驴友一起公益义演 骑行了两三个月,令林伟裕印象最深的是在途经广西时遇到了两个法国驴友,一起结伴骑行半个月。这两个法国驴友在环游世界,刚好途经广西。 尽管英语蹩脚,但乐观开朗乐于交流的性格,让林伟裕很快地与这两名法国人成为了好朋友。三人一起骑行,给他的旅途增添了不少欢乐。 在广西南宁市最繁华的中山路街头,林伟裕还与这两名法国人一起进行公益义演,通过吉他弹唱,为当地一所学校建饭堂筹款。 骑行过程中,林伟裕还以绵薄之力来做一场脚踏实地的“微公益”,他沿途探访当地的福利院、希望小学和打工子弟小学,也会给山区偏僻的小朋友赠送一些文具和书籍。 骑行过程中,林伟裕还经常向外地人介绍他的家乡惠州。 南方日报记者 罗锐 相关 此次“环华”之旅,林伟裕还想通过他的行动来证明90后的健康,他并不认同有人将90后称为“垮掉的一代”。 林伟裕认为,其实每个人都是个体,谈不上什么几零后之类的,只是许多社会命运是共性的,所以才有了这么一个简单的划分。 他说,不是每个90后都像网络流传的那样,我们有自己的个性,同样,我们也有原则。每个年代的人都有自己年代的性格,虽然90后中的有些行为是该自省,不过我坚定地相信,我们不是“垮掉的一代”。20年后,这个社会的顶梁柱是90后,如果90后的人垮了,那么20年之后的中国也就垮了。 他说,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许多社会的事都已变得虚伪无比。如果你的90后孩子垮掉了,那么,最大的责任就是你!当然,90后也有责任,但不要一味怪责自己的孩子,更重要的是如何去重新教育,认识问题所在。 林伟裕眼中的90后 在天涯论坛、惠州本地西子论坛等不少网站,众多网友为林伟裕的骑行所钦佩,并送上祝福。 “NIC_RAY”:现在这种年轻人不多了,我很佩服他勇于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我所能做的也就是在心里默默祝愿他一路平安,希望他成功归来时,惠州给他办个庆功会,毕竟他代表的不仅是他自己,他代表的是优秀的一代惠州青年人…… “听海客”:如果惠州人都有这种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惠州的明天充满希望…… “依吖头”:人生难得几青春……有梦就能成功…… “52惠州”:90后的一代,是将梦想付诸实践的一代。70后、80后也都曾有梦想,却每天都在为生存而劳碌奔波,直到有一天,回想起自己曾经的梦想时,却发现人已老去…… “团团转花园”:支持,帅哥,等你回来我嫁给你。 网友眼中的“阿骑””
在旅途中你必须习惯身体伴随物理空间的移动。内心流动纷繁的意识和景象,却更感觉到它的内向思省……经常在天还未亮的时刻起床赶路。苍茫天地之间,星光暗淡,雾气潮湿 ,人依旧觉得瑟缩,但必须出发前往下一路。 我从来没有见过比写作更为孤立的事情。那也许因为我本身是一个孤立的写作者。我一直不知道这种孤立原来是骄傲的。它是我自己的事情。
我的快乐就是如此微小的事情。
岑桑在《曾经接近爱情的吃货》里写到“.....但是,我也很怕我的未来就此锁定,我才23岁不是吗?我不想还没经历拼命花拼命赚的人生,就归隐于吃货的平淡,我不想在我老到没牙的时候,没什么精彩纷呈的故事,可以讲给我小孩的小孩。”
现在的我就像唐七公子《华胥引》里莺哥和君玮。
莺哥无法成为最好的杀手,君玮无法成为最好的小说家,因为他俩都心存杂念。最好的小说家应该一心一意只写小说,但君玮在写小说之余还要当一当剑客聊以安慰他老爹。
同理,最好的杀手应该一心一意只杀人,但莺哥在杀人之余还要分一分神来爱着自己的恩人。
人活二三十年,能够确切地说出自己的喜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从某种程度上而言,那是我们放松自己的唯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