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之前写的都是很具体的问题,讲了太多“术”。
光影游戏——曝光
光影游戏——颜色模式
今天也来论一论“道”,谈一谈我对于图片后期处理的一点看法。
问题的分歧主要在于:
- 一方认为,对图像进行后期处理,破坏了原片,是一种弄虚作假的行为。
- 另一方认为,后期处理是完成摄影的一部分,是一种有益的辅助手段。
我的观点是,问题总要一分为二地看。摄影也可以非常粗浅地分为两类:
- 纪实类的摄影。比如新闻报道的照片等。
- 创作类的摄影。包括绝大部分以表达美感为目的的照片。
纪实类的照片要求真实性,一般来说后期处理被控制在最小限度,并且决不能更改内容。
创作类的照片没有真实性方面的要求,所以一切取决于创作者的意愿和审美。
我不是摄影记者,平常也不太涉及纪实类摄影,最大的追求也就是拍拍美景,以及拍拍美女,因此本篇就不涉及这方面的内容了。
为了自己看着舒服,一般都还是要做后期处理的。
1. 胶片时代的暗房技术
在没有电脑和智能手机,也没有Photoshop的年代,摄影师们是否就完全不用考虑后期处理的问题了呢?非也非也。
一张照片在拍摄以后,胶片还需要经过 显影、定影、水洗、干燥等步骤,最后才能扩印成我们所看到的照片。
在胶片时代, 有一门专业的技艺叫做暗房技术。
如果所有的照片都是一成不变的冲印过程,那显然是不能称之为“技术”的。
在冲印过程中,有着许多奇妙的手法。下面举两个简单的例子。
由于我也没有玩过胶片,以下举例来源于网络的资料和自己的理解。
1.1 迫冲/降感显影
在冲洗的过程中,显影时间越长,银颗粒在底片上沉积的密度就越大,照片就越亮。
而对比发现,显影时间对照片暗部的影响要显著小于照片亮部。
因此,我们得到了一种只调整照片亮部而对暗部影响不大的方法。
增加显影时间称之为迫冲,减少显影时间称之为降感。
通过调节拍摄时的曝光参数,我们可以整体调节照片的明暗;而通过 迫冲/降感的方法,我们可以重点调整照片亮部。
两者结合,我们就可以实现对照片亮部和暗部的分开控制。
1.2 正片负冲
正片:显影后,颜色和明暗与最终照片一致的一种底片。
负片: 显影后,颜色和明暗与最终照片相反的一种底片。
正片负冲,就是以正片来拍摄,但使用负片的工艺来显影,变成负片形态的底片。
通过这种方法得到的照片一般颜色都极端艳丽,黑白对比强烈,但曝光宽容度也很窄。是一种很难把握,而一旦成功就很能抓人眼球的拍摄方式。
至于局部遮盖,照片着色等等,更是可以媲美现在的各种一键美颜和滤镜。
即使在胶片时代,也并不如一般人所想般,拍照是所见即所得,是对现实场景的复制。
摄影从来就是一种很主观的活动,从拍摄(前期)到冲印(后期)的整个过程都融入了作者的思想。
2.数码时代的后期处理
进入数码时代,无论是前期拍摄,还是后期处理,门槛都大大降低了。
我们不用再躲入暗房中摆弄各种危险的瓶瓶罐罐,只要动动鼠标和键盘,就可以完成照片的后期处理了。
当方法不再是制约,我们需要想明白的问题就变成了:
- 如何来做后期处理
2.1 后期处理的误区
以大家喜闻乐见的人像摄影为例,我们做后期处理的目的,是让人看起来漂亮,还是让照片看起来漂亮?
这两部分内容虽然不能完全割裂,但细细体味的话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 一个着重于修正照片中的人在五官和肢体上的瑕疵和缺陷,磨皮去痘,液化瘦身。
- 一个着重于照片整体的光影效果、色彩倾向,人与环境的融合等等。
做好第一点,最多被人称为PS高手;做好第二点,才是踏上了迈向摄影高手之路。
2.2 后期处理的三个着眼点
我觉得,拿到照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
2.2.1 修正曝光&色彩平衡
首先要为照片定一个基准,将黑白场以及色温调节到相对准确的值。
在此基准上,才更有利于进一步的处理。
2.2.2 提升形式美感
定完基准以后,可以进行的处理就很多了,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用裁剪来重新构图,突出想表达的内容,删除无关的背景。
分别调节高光与阴影,亮部与暗部,寻找更出彩的明暗关系。
通过对色相、饱和度等的调节,实现更讨喜的色彩表现。
2.2.3 表现个人风格
如果说第一步实现的是物理意义上的“准”,第二步实现的是普遍意义上的“美”,那么第三步就是更多地融入作者的主观意图了。
形而下者谓之器。通过一些数码特效手段,比如HDR、模拟多重曝光、全景拼接、时间切片等等,可以达到“奇”的目的。
形而上着谓之道。要让观者从照片中读出作者的深层意图,这是一个玄之又玄的问题,已经超出了我能表述的范畴,需要大家在长久的拍摄过程中慢慢悟啦。
但概括地讲,需要作者自己多多积累,用更丰富的阅历、思考和感悟来给照片注入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