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谣》教学反思
一问:“特色”是什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在学生要求会认的生字中,有80%的生字在阅读文中出现。《神州谣》是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识字单元的第一课,所以,在设计这节课的教学中, 我以文本为载体,依托文本进行识字教学,教学中采用了多样化的识字形式让识字与阅读有机结合,在多样性、趣味性的语境中,引导孩子们在快乐中识字,同时感受汉字的魅力。比如在进行了集中识字后,我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识字方法。学生们说出自己用汉字加法、减法记住了“奋”“华”“湾”“浓”等字。
依托文本趣味识字,让识字教学更生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中我设计了两个字谜猜字:1.草木之间一顶帽。2.大大耳朵有力气,两个小人上面立。这种形式的识字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和表现欲,引导学生积极阅读识字,在愉快中学习。
字理识字,提升识字效率。比如在这首童谣的第一段里,同时出现了“州”和“川”,我就把这两个字放在一起比较,并且出示了甲骨文中的“川”“州”,并问学生川是指什么?(河流)那么州又指什么呢?看着象形字,学生很容易会意:州指的是河流中间的小块陆地。这样的识字结合字理,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字,效果比较好。
二问:“精彩”在哪里?
这节课上,我觉得在评价语的使用上,还是有所突破的。导课环节中,问学生在哪里见过这个“州”字,学生回答后,我给她们激励性的评价语:“你可真是个有心人!”“瞧,你在大街上都能认识汉字,太棒啦!”“处处留心皆学问,你做得很好!”……
三问:“偶得”有哪些?
这节课在组织教学方面,我尽管没有使用小组比赛、男女生比赛的这种办法组织课堂纪律,但整个课堂纪律还是被我拿捏得死死的。这首先得归功于表扬具体化,如“畅畅的手放得很好。”“表扬露露的眼睛,睁得大,还能一直看着老师。”
四问:“缺失”在何处?
时间把握不好,课堂安排经常是前松后紧,这好像已经成了我的习惯性动作了。今天,尽管我还有意识地在识字环节省了一点点时间,但最后的一个书写环节,还是没有进行。
希望下次能更多的关注这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