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峡谷之间的吊桥上,站在满月的光辉里,我们呼唤你过来,来看那高悬在天上的月光,你却微笑拒绝了。
斜倚在吊桥的另一端,在山壁的暗处,你说:
“我从这里看你们就好了,因为,你们就包含了月光。”
——席慕蓉《透明的哀伤》
第一次读到席慕蓉的文字,我还在念高中,那时生活对于我还是非常纯粹、非常快乐的时候,所要烦恼的不过是数学考试是否及格以及妈妈能否给我买一条裙子的问题而已。初读这段文字,只觉得文字优美,意境清冷美好。
转眼十多年过去了,生活虽然偶尔会给我猛然一拳,但还算顺遂。因为工作多与报告文件打交道,闲暇时就不太愿意读艰涩难懂的文字,总爱翻翻席慕蓉的散文和诗歌。
她是一个被生活优待的女人,她也用一颗温柔坚定的心来回应生活。她安静地读书,恋爱、结婚、生子,即使小时候因战乱和父母四处逃难,记忆中最深刻的仍是每次搬家时,无论多么慌乱,母亲都要取下整齐叠好放入木箱的蕾丝窗帘。她的笔下是校园里回荡的清扬钟声和山坡上鲜艳的马樱丹,是布鲁塞尔广场上从妇人手中接过的黄水仙,是台湾山谷里成片成片的野百合和清晨朦胧中醒来听到窗外槭树下孩子的欢声笑语。而她的悲伤,多半也算不得什么真的苦难,是一点点乡愁、一丝丝离别苦,是对盛筵必散的怅惘,是对人生未能尽欢的遗憾,是生活里本来的多样情绪被一个女人用文字记录了下来。
月光如华也如酒,在这样美丽的夜晚,生命包含着月光,却不得不在同时也包含着一层透明的哀伤 。这是多美的心境啊。这何尝不是一种生命的富足。
文学往往偏爱生活的苦难者。不知怎么地想到了另一位作家——张爱玲,她的文学造诣和成就都极高,但为她的创作提供了素材,并直接决定了她的作品风格和审美观念的却是她那华美但不幸的童年。其实我读她的作品很少,不记得在哪里看过一个故事,也不知道是否真实,张爱玲从小就展现了非凡的语文天赋,但数学却不行,有一次张爱玲数学得了个不错的分数,回家后满心欢喜希望得到母亲的表扬,而她的母亲竟将她的课本点了烟。张爱玲因为幼年无法获得父母的爱,所以在她成名后,发了疯似的要抓住瞬间的繁华与真情,也最终造成了她一生的悲凉、惶惑,同时也造就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独具魅力的作家。
数学也一直是席慕蓉的噩梦,跌跌撞撞地混到初三下,数学却要补考才能参加毕业考,补考的头一天晚上,知道事态严重,她恐惧得一个晚上都不敢睡觉。第二天早上上数学课时老师突然停下正在讲解的内容,写了四道与正在教的内容毫无关系的题在黑板上让全班演算。大家都猜测这一定和下午的补考有关,于是班上的同学分成六个组辅导要补考的同学,实在教不会就把标准答案写下来让他们背,四题之中,席慕蓉背会了三题,终于参加了毕业考,终于毕了业。假如说初中两年的数学课对于席慕蓉是一场噩梦,那最后一堂课却是一场温馨美好的记忆。
也许这也是她们之后不同人生的伏笔。
生活呀,也许是公平的,光鲜背后总有不为人知的艰难;也许又并不公平,我们一个平凡的人,谁愿意去承受瞬间繁华背后人间的苦难,可是生活由不得我们选择,因此,只有希望你将来无论遇到什么都保持一颗宽谅喜悦的心,愿你被生活温柔以待,愿你只有透明的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