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语言》
作者:达纳.萨斯金德
今天刚听完这本书,非常震撼,父母的语言对孩子影响之大,这是我之前没有想到的。
这个作者和一系列的科学家一起努力,发现不同的家庭当中,对于孩子在三岁以前所听到的词汇的差距量达到3000万字之多,他们最大的教养方面的差距不在于态度,不在于物质条件,而在于父母和孩子所说的词汇量,有3000万字的差距之多
我们应该在孩子一出生的时候就知道怎么样做一个好的父母,那么这个差异到底有多大?
我们就讲最核心的这一组数字:“13到36个月的孩子平均每小时听到的语句,脑力劳动者家庭是487句话每小时,工人阶级的家庭301句话每小时,接受福利救济的家庭是178句话每小时。”父母忙于生计可能就没时间跟孩子说话,而且很多是留守儿童,放在家里边把他扔给电视这是不算的。电视上听到的和人面对面讲的是不一样的。
经过大量且长时间的调查研究和数据收集后,作者萨斯金德医生发现了早期语言环境对孩子的决定性影响。也就是说,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并不能影响孩子学业的好坏,父母与孩子交谈中使用的语言才是最关键的影响因素。而在这些词汇量中,语言的丰富性、复杂性、多元性和“肯定反馈”才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一、为什么父母的语言对孩子的影响这么大呢?
1、脑回路的构建
父母提供的语言环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先天潜能的发挥。父母语言还是决定特定神经元回路的优势、持久性和修剪其他神经元回路的必要刺激因素。
2、数字空间词汇的差异性滋养
不必接受刻意高深的训练,父母日常数字空间词汇的输入就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数学能力。
生活场景中,可以道语言帮助孩子建立数学空间思维。比如,孩子扣扣子,父母可以说:来,扣第一粒扣子,扣第二粒扣子。
3、培养成长性思维。
学者们发现,在三岁之前经常受到基于过程称赞的孩子,更容易具备成长型思维模式。
及时对孩子的行为表示肯定,增强孩子的自信,激发孩子的内驱力,自发学习成长。
4、自我调控和执行能力。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孩子自我调控能力的发展依靠的是照顾他们的人。
实验证明,即使孩子还处于不理解语言内容的婴儿时期时,只要听到自然的声音序列,就可以培养他们的自我调控力。
而理想的看护人言语更能帮助孩子变得独立。父母应该多鼓励孩子,采用积极向上的语言,避免命令式,可以采用建议提示式语言,因果思维方式同孩子对话。
5、道德观的建立。
父母的语言对孩子宽容的品质和良好道德行为都有影响。虽然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需要家长基于行为的夸赞,但是为了帮助孩子变得善良,家长此时需要基于个人的称赞。
所以不管你是处在什么阶层,为了孩子更聪明,为了以后不为他的学习等等操心,请多陪孩子说说话,这是最不用投入的投入。
二、优化大脑的亲子沟通方式——3T原则。
1. 第一个T:共情关注
父母用语言开发孩子大脑的第一步,是需要以共情关注的方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再给予孩子回应。
共情关注是最细微的一项原则,他要求父母有意识地去观察自己的孩子在关注什么,孩子关注什么,父母就关注什么。
大量研究报告表明,新生儿哭闹,如果一直被晾在一边,他的大脑将遭受负面的影响,学习能力变差,情绪管理能力和自控能力都会变弱,无法信任他人。
思考:给予孩子充分的共情关注,就是对孩子的肯定,孩子会更有安全感,也更加的自信。
2.第二个T:充分交流
多跟孩子交流。
交流的目的不是零散的话语,而是为了让孩子掌握分门别类的词汇,并学会他们的使用方式。如果父母让孩子接触到广泛的词汇,常年累月后,孩子的语言水平会达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注意多跟孩子描述日常活动,少用代词,训练脱离语境的语言,扩句回应。
如果孩子能很好的理能和回应脱离语境的语言,那么以后他在学校的成绩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3. 第三个T:轮流谈话
轮流谈话不仅是亲子交流的黄金准则,还是3T原则中最重要的一环,对于开发儿童的大脑起着决定性作用。
为了让“你来我往”的亲子互动成功展开,关键都在于父母必须耐心地等待孩子的回应。
开放式问题则能够完美地实现“轮流谈话”的目的。家长只需抛出“怎么办”和“为什么”,就足以让孩子在思维的世界里天马行空,独立思考,最终逐渐地学会解决问题。
4. 数字时代的T:关掉它(Turn it off)
数字时代,屏幕正在抢占人们的注意力,孩子也不例外。然而电子产品不能替代父母给予的互动和回应。
对于孩子来说,与父母和看护人进行语言上的你来我往是学习过程中的关键要素。社会互动才有利于开发孩子的大脑。
尽量不要让孩子看手机看电视。
什么是孩子的起跑线?父母的语言就是孩子的起跑线。一定要陪孩子多说话,并且遵循3T原则。
这本书表面看来是在讲述孩子的大脑和智力的可塑性,但其核心是父母重要而强大的作用。3000万词汇的差距是关于语言在儿童大脑发育过程中的重要性的一个隐喻。意识到语言的巨大力量是一个空前的机会,它能帮助孩子们消除成绩差距,发掘潜力,笑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