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写于2015年底。
完成了一年100本书的目标之后,在群里面得到了大家赞赏和鼓励。答应写下这篇文章跟大家分享一下这个小小成果是怎么完成的。
【为什么要做这个?】
1.想找到一个答案:我很喜欢的几个近代大牛人,例如李欣频,梁文道,walfcon等等,他们每天那么忙,为什么能做到每天看完一本书?而为什么我们这种普通人没办法做到?是方法不对,是有什么阅读的秘诀在里面?是时间管理更科学合理?或者其他什么原因?我想要找出来这个原因。摸索了一个阶段时候,暂时发现了几个迹象。
a.首先,每个人对于如何算看完一本书是不一样的。有的人看完想看的章节,就定义了看完了一本书。有些人看过了详细的阅读笔记就算是看完了一本书。还有人只要看了目录就觉得看完了这本书。(目前,我还是蛮规矩地看完一本书)
b.其次,阅读量大之后,阅读速度自然会提高不少。想要提高阅读量的亲们,不妨尝试限时+指腹阅读法,这个也是我百试不厌的方法。
c.“带着目的”阅读,理解和消化书本的内容也能在某种程度上看的更快。有人看到此,可能会反对为什么要带着目的读书。在此,我建议除了文学类书籍不用这么看之外,其他的书本不妨都试试看带着目的和问题阅读,对大家会非常有帮助。
2.贪心:因为好书本是在是太多,太想要多看点书了。而经常书本里面又会推荐其他的书本,结果想看的书本越来越多,一颗躁动的心就根本停不下来啊。
3.有趣:每次看不一样主题的书本,里面都有好多有趣的idea,我都好想试试看。试试看和好玩的这种心态,会让我觉得生活很有趣,有这么多东西可以尝试和试验。就比如说挑战一年100本书,记录自己的时间花销,每周例行的家庭会议,手帐术等等
4.困惑:有很多问题很想要解答。知乎上,豆瓣上,百度,google其实搜索之后都能找到很多我想要了解的答案。但看完之后总让我有种很浅的感觉,我会渴望有更系统更清晰的书本来为我解答迷思。
【怎么做到的?】
我用ihour记录了自己每天看书的时间,平均下来大概每天2个小时完成了这个阅读量。每天2小时,我现在想想好像并不是很多。梳理一下这2个小时是怎么来的。
❀❀❀ 时间来源❀❀❀
1.Weekday:
•上下班一共1个小时,有效阅读时间大概在30分钟左右,扣除聊天和其他事情的耽搁。(30mins)
•早到30分钟,又可以看半个小时书本。(30mins)
•中午吃完饭休息的半个小时内,有效阅读时间大概是15分钟。(15mins)
•下班前的半个小时也是我的阅读时间。(30mins)
•晚上大概会挤出半个小时到1个小时来阅读。(30mins-60mins)
•所以工作日我大概每天有105mins-120mins的阅读时间。
2.Weekend:没有意外的话拜六早上(9AM-1PM)是我的阅读时间。其他剩下的都是我的玩耍时间。
❀❀❀ 秘诀❀❀❀
1.同时在看几本书:根据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所,选择适合当下看的书。等车的时候,因为人多场地比较杂乱,看的是比较不烧脑的书。如果有大概半个小时的完整时间,我就会看比较烧脑的书。
2.各种不同形式的书:我看书的装备有手机,ipad, Kindle, 电脑和实体书。基本上是书不离手的。
3.番茄工作法:这个方法我百试百灵,并且高效。在25分钟内,就做这么一件事情,其他的都不要管,然后精神很容易集中,吸收的也很快。
4.指腹阅读法:实体书用手指来指引自己的眼睛看书,ipad/kindle可以用细的笔来做引导。
5.提前半小时到办公室:这个时间是最没人可以打扰我的。我超级享受这段“静谧”的时光。
6.看多了之后,阅读速度就自然上去了,根本停不下来。 特别是针对主题阅读,如果这段时间都读同一种类型的书本,看了1,2本过后,其他的书本基本上速度会更快了。
PS:当你真的喜欢这件事的时候,什么都没办法阻止你的。自己会想办法解决各种问题,和摸索各种可能的途径。所以没有“没有时间”看书,只有要不要做!
【完成之后的心得是什么?】
1.确立了书籍标准:
在这100多本书里面,并不是每本都经典。但是积累了一定的阅读量之后,心里会渐渐出现了一个对筛选书籍的标准。什么书是值得一读再读的,什么书翻翻就好。举例说明一下,对于时间管理技术层面的书籍有3本是我觉得我今后每年都会看好几遍,分别是《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Getting Things Done》《精力管理》,其他的时间管理书籍更像是对这几本经典书的解读。所以很多经典的书本之所以一直畅销不是有他的原因的。然后在这个过程中,就会渐渐明白为什么很多大师到最后都会回归到反复阅读经典这个层面。这个感觉就跟艺术鉴赏一样,看多了就能分辨出事物的好坏,也会建立自己的审美标准。
2. 想明白了一些事:
很多迷思和困惑其实很多人早就已经给了我们答案,只等着我们去挖掘。所以我也算是明白了什么叫“你想得多是因为书看的不够”。举个我个人的例子,比如在涉略时间管理心里层面这个领域的时候,会发现这个拖延跟心理层面的管理以及三观有很深的联系。不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就很难排列事物的优先次序;不接受自己的负面就很难摆脱拖延症。(非常推荐《把时间当朋友》)
3. 梳理了三观:
三观的重要性和影响,远远超出了我的认知。我们很容易被当下的事情所决定明天(短期)要做什么事,而不是5年后(长期)我要做什么事。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人觉得生活没有掌控感。下面这幅图创作的意境实在是太好了,完全画出了我的心境。
4.开启了读书会的新天地:
当我看完一本书的时候,分享的欲望也会增强。那是一种发现宝藏的感觉,很想让很多人知道原来有这么好的东西存在。所以机缘巧合下创办了读书会,认识了更多爱读书的小伙伴。不得不承认“吸引力”法则的强大。至于未来这个平台大家会收获什么,我不知道。但我相信能让人变好,增长自己见识的事物,吸收多了肯定不会有差。阅读思考健身绝对是不亏本的投资!
【副作用】
优越感:有个阶段,我非常享受“我比你懂得多”和“我也知道”这样的感受。在聊天过程中,一个话题出来,我可能刚好之前有所涉略,心里会暗爽一下出现“这没什么,我也知道这样”的感受。但是真要我说出个所以然来,或者是涉及更深层次的探讨,又或者是有没有应用过书里的知识,我就会瞬间“软掉”。所以当我开始意识到自己这是个问题的时候,我就得不断地提醒自己“别把别人当傻瓜”,“别陷入说教模式”,“别以为自己很懂”,我得要谦虚谦虚再谦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