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的时间坐标离我们渐渐远去,对高考的记忆也一点点的淡化。当时被折磨得死去活来,随着时间的流逝,那种感觉越来越模糊,奋斗的酣畅淋漓冲淡那一刻的苦痛。
2003年,那一年的高考,对很多人来说应该时记忆深刻,甚至应该是痛苦万分的。
那一年,非典的恐慌夹杂着高考的压力,恐惧笼罩,谣言四起;那一年高考时间从7月提前到6月,节奏打乱,人心不稳;那一年高考堪称史上最难最变态,生理心理双重煎熬,双重考验,高考结束,真的有种幸存者的感觉。
非典型性高考
2003年8月5日,29个国家报告临床诊断非典病例8422例,死亡916例。报告病例的平均死亡率为9.3%。
高考期间,非典的威力还在。消毒、量体温是我们的日常,有咳嗽发烧就立即被隔离了,据说有学生是在隔离教室参加高考的。
平时我们被封锁在校园内,家长不得接触,来了也是在铁门之外,隔着铁条大门,恍惚有种在狱中的感觉。很多男生已经忍受不了整日被关在笼中,每天像犬一样狂躁不安。记得当时有个男同学从床铺上面下来时,床上铁条踩断了插入他的脚中,好多同学抢着抬他去医院,能去的人都兴奋不已,因为难得出去放风了!
还有个同学家长隔着铁门扔了好多好吃的给他,还没到食堂已经被抢光,每天只能吃食堂的饭,看到都想吐,看到美食都变成饿狼了。
非典期间同学们每天要报自己的体温,有同学开玩笑报了38度,立马被拉出去了,然后被老师的眼神杀回座位!
非典期间,内心恐慌,到处隔离,有同学说,人类会不会灭绝啊?我们会不会死?还有同学说,只要不高考什么都行,非典幸存下来的同学每人分配一个大学就好了,考什么考!
然而,太阳每天照常升起,高考也正常进行。只不过多了个程序就是测量温度才能进入考场。非典高考就此载入史册。
史上最难的考试
2003年那一场高考,真的堪称史上最难,简直可以说是变态。数学考完,有的人直接蹲在地上哭了。还有的人据说没考完就放弃了,直接走人放弃高考。后来据听说是因为试题泄露,用了备用竞赛题。竞赛题!竞赛题!竞赛题!
我走出考场的时候,旁边有个男同学直接开骂:“XXX,这辈子再也不要高考了,我的儿子我的孙子都不许参加高考了”!很多人都说这卷子不是人出的,比奥数还难。
然而,我是看了同学的普遍吐槽才知道真的难,因为平时的考试我都觉得很难,数学本来都是不及格的,最后几道大题本来就是从来不做的。那年我考了75分大概,分数都算可以了,平均分只有五六十分,90多分及格的都是高分了。
回到学校很多人直接把被子水瓶扔下楼,有哭的,有吼叫的,一片绝望。不得不说,这么难的卷子,直接影响后面的发挥,那年高考哭泣的同学绝对是史上之最。对心理承受能力绝对是一场考验。
高考时的心态
我的成绩算是中上,保持在十几名左右,比较稳,但是比较偏科,语文英语尚可,数学特别差,很少及格,历史也常常游离在及格线。
对于未来,我当时没有什么概念,只知道我要考大学,但是不知道能否考上,除了清华北大我都不知道中国还有什么大学,相当无知,一片茫然。高考的时候也没有太多的心理负担。
高考被分在本校初中部考,心里踏实了许多,毕竟还是很熟悉的地方。拿到卷子那一刻,心里对自己说,原来这就是高考啊,觉得和平时并无二样。
只是觉得名字准考证号千万别写错,反复检查好多次。甚至还担心2B铅笔别有什么问题,万一读不出来,就挂了。
因为数学特别难,所以基本没有拖后腿,正常发挥,达到了本科线。但是填志愿很为难,基本上不了什么理想点的学校。当时老师和我爸爸说,不行就复读一年吧,这样的成绩明年可以上一个好一点的大学。
我当时就彻底懵了!纳尼,再来一次?!这可不是再来一瓶那么简单啊!
复读的煎熬
对于苏北的同学,复读,已经成了常态,除了比较拔尖的同学,考上好一点大学的基本都要靠复读。
我转到县里最好的中学复读,校风肃杀。全校园都有摄像头,男生女生并肩走在一起的现象基本没有,跑操做操的时候不敢做小动作。因为晚自习前校电视台会播放违规学生的画面。
另外我被从里到外整顿了一番,原来外套从来不拉拉链,坐在座位上也是吊儿郎当,老师都一一按照校规给我纠正了,意思是我真的没有一个学生样,特别没有一个女生的样子。
复读的一年基本大家都是埋头学习,很少抬头,我也很少说话,气氛压抑。全封闭管理,每个月好像只能休息一天,整天都被埋在书堆和试卷堆里。
当时一个班级有七八十个人,已经不能再挤了,一共40多个班级,真的很庞大。
就是那么多人的班级,一般情况下鸦雀无声,如若无人,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到。这对于我是无法忍受的。所以我偶尔也会在自习课时候拉同学偷偷去操场打乒乓球,一般我都是直接把班子拐走,这样就没有可以管我的人了。要想不被管,只有拉入伙,哈!打完就很舒畅!重新回到学习状态。
那时候早上五六点起床,绕着学校湖边跑操,然后早自习,上课,晚自习一直到晚上十点。几乎没有自己时间,脑子里除了试卷就是书。有的同学已经差不多能数清历史书上人物的胡子了,倒背如流。
因为前一年高考难得离谱,所以2004的高考就降低难度,简单到变态。拖后腿的数学和历史我都达到120分,其他基本130,真的很简单,高考是数次模考中我排名最靠前一次,算超常发挥了。
目标重建
随着时间的拉长,阅历增加,觉得高考似乎没有那么重要,那只是一个分水岭,是一个烙印,烙在我们的生命里,你甚至察觉不到。
过了高考,而人生考题才刚刚开始。比高考更难的课题就是目标重建。
从很小时候我们就被教育,一切为了高考,一切为了上大学,这似乎成了我们终极目标。等到实现了这个目标,我们就变成了孤独的游魂。
我不知道有多少同学,大学只剩下吃和睡;我不知道有多少同学,不知道往哪里去,不知道怎么努力。我们对未来没有规划,只知道从高压中解放了!仅此而已。没有目标驱动,生活学习失去方向。甚至在工作多年后,仍然不知道目标在哪里,兴趣在哪里,能做什么,会做什么,要做什么。
以前都是被别人设立目标,全封闭管理,被逼着学习。所以我们成了考试机器,我们不会生活了。没有为目标奋斗的艰辛,没有实现目标舒心的微笑,没有那样兴奋紧张,没有以前酣畅淋漓。
我们都需要重建目标,这个过程漫长而又痛苦。
高考可以改变命运,又让我们失去自我。但无论如何,那些为了目标挥汗如雨,挑灯苦读的日子,还是值得怀念的。
成长远在高考之外,生活中到处都是超纲题,但是不可否认,高考作为一个坐标,在我们一生中成为一个里程碑,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影响并参与你人生规划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