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初学一个理财课程教的策略,买一组可转债组合作为配置的一部分。于是,以评级在2A以上、税后收益率>=0.85%作为门槛条件筛选,得出了由30支可转债构成的组合。
时间过去将近一年,过程中陆续出掉一些微有盈利的转债。在转债平均价格到134的今天,手中剩下的10多支转债价格,竟很多都低于面值,或仅略高于面值,而低于我当时的购买价,导致山河一片绿。
是继续持有等到债市回暖?还是果断斩仓,然后投到更有机会的其他产品?我得好好梳理一下。
买可转债作为配置的一部分,平衡股市波动,终极目标是为了稳赚钱。排除市场环境因素,手中的转债还能否起到平衡作用,我个人认为,转债本身的底层品质非常关键。
可转债具备债和股的性质,它的盈利也来源于债和股的两部分。如下图,在正股价格低于转股价时,是债性区域;正股价格高于转股价,就是股性区域。
目前各可转债的正股价格都低于转股价,所以都处于债性区域。
持有转债到期获取本息,是债的属性所提供的收益,主要通过到期收益率(税后)来体现。当初设定的筛选条件已经保证了所有可转债到期收益率都为正,只是这个收益率并不高,平均为1.25%(如果以目前的价格买入,收益率会提高很多)。而这些债券平均剩余年限还有3.91年,也就说,将近4年后获取1.25%的收益率,这吸引力也就,呵呵了。
再看股性部分的收益预期。为啥说是预期?因为还没达到股性的条件啊。
这些转债的当前价格都远低于正股价,尚未达到强赎的条件。又还没到最后两年的计息期,所以回售条款也暂时无法生效。因此近两年的股性收益,依赖于转债本身的价格。转债的价格与正股价、转股价值都很有关系,其中正股价是核心驱动力,所以决策的根本,就是对正股价未来走势的预期。
从价值投资的角度,正股价格的支撑来自于企业经营的盈利能力。所以先从ROE入手,低于10%的,我选择直接放弃;ROE超过10%的只有鸿达转债、苏银转债、核能转债、大丰转债和海澜转债五家。
再从财务安全性、现金流、成长性三方面对这5家深入考量。
1)因为这几年银行股价非常寂静,难以拉升,首先排除银行股江苏银行;
2)核电的负债率高达72%,且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都不在安全范围内,财务安全性差,抛弃;
3)鸿达转债的经营现金流连续几个季度都是负值,全靠融资度日,破产风险很高;大丰实业的自由现金流也是连续一年为负,公司的流动性存在很大的问题,抛弃;
4)闯过前两关的海澜之家,在成长性方面,营业利润和净利润都以接近减半的速度在放缓,成长性令人堪忧,也不值得保留。
经过这么一番分析,手上这些转债,哪怕继续等待,以它们的底子,翻红的几率微乎其微。既然如此,不如早点割肉,用这些资金进行其他投资,博取更多的机会。
至此,我心已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