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说话,是每个父母的必修课
周末去哥哥家吃饭,恰逢嫂子生日。
还在刚上班的侄女为了给嫂子一个惊喜,虽然工资不多,但还是用省下来的钱买了一大束花送给嫂子。
大家都夸侄女孝顺,不料嫂子却劈头指责:“你倒是挣了多少钱啊?还买这种中看不中用的东西,本事没学到,花样倒学了不少。就不能省着点,让我和你爸少为你操点心吗?”原本笑容满面的侄女低下了头,委屈地走进了房间。
而我却看到嫂子正喜滋滋地捧着那束花,小心翼翼地插进家里漂亮的花瓶里,脸上带着满足的笑意。
嫂子不是不喜欢那束花,也不是不感激女儿的心意,不过是用错了表达方式,本能地诉诸于讽刺和打击。
这就是很多中国家长的做法,他们几乎不会给予孩子赞扬和肯定,取而代之的却是打击、挖苦和讽刺。
这样的父母在中国有很多,他们不是不想为孩子好,只是错以为说点让孩子大受刺激的话,就可以让孩子变得上进。
所以,我们常常可以听到一些父母对孩子说:
你看xxx多懂事,你有人家一半能干我就烧高香了!就你还想干XX,算了吧!这么简单的事都做不好,你还有什么用……
这种教育方法有一个专门的名词,叫“打击式教育”。
很多孩子因此受到摧残。尤其是成长中的孩子,尚处于不断寻找自我认同的心理未成熟阶段,很容易因为这样的打击变得不自信或自卑,最后不愿与人沟通,甚至疏远父母。
有一项对1000多名未成年人进行的调查分析发现,在家里“经常被骂”的孩子的不良性格特点最为明显,有25.7%的孩子“自卑”,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暴躁”。
小孩宁愿被仙人掌刺伤,也不愿听见大人对他的冷嘲热讽。因为伤痕是看得见的,而责骂带来的伤口则是无形的。
为人父母不需要考试,但需要学习。好好说话,是每个父母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