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农村人,我的亲戚朋友很多都是农民工。
农民工现在的工资也不可“小瞧”了,江浙等区,农民工日薪开到近四百。
看到这,很多大学生心里开始不服气,自己上了那么多年学,到头来挣得还不如一个,没上过多少学的农民工高。
如果你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了。
农民工是真的辛苦,他们的薪资绝对配得上他们的劳作。
现在这个天,中午的太阳热辣辣的烤着打地,也烤着工地劳作的工人,我没到工地看过,却听说过他们的故事。
我的一个朋友大学期间跟着父母去工地干活,那时正值盛夏,暑假嘛,天很热。
每天下午一点上班,当我们在空调房里安享夏日时,他挥汗如雨,搬着很重的东西上上下下,站在高层望下去,如悬崖峭壁,很怕一脚踏空,从此与世界说再见。强烈的紫外线把他本不白皙的脸晒的更加黝黑。
他忍不住自嘲如黑炭。感叹上学真的是一件幸福的事。
他父亲每到夏日,在工地干活身上都要起出痱子,身上出的汗浸湿了衣服,晒干,在浸湿。在泥巴、砖块、木头、钢筋间穿穿梭梭,一不留神,脚底会被“潜藏”的钉子“咬到”,或被重物砸到手指,苦不堪言。
我有时会想,是什么让他们忍住了夏日炎炎、重物如山,无非是家里老小的重担。
古人云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来歌咏农民的辛苦,粮食的来之不易。
今日却缺乏一首描写农民工的诗。
我想臧克家的《老马》一诗更加符合他们的形象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即使身上负有千斤,仍不止前行。
钱来之不易,他们更懂得节省。一块钱恨不得掰开来花。
朋友小伟的父亲也是农民工,中午吃饭,在饭店点了份四元的格拉条(阜阳特产),因为最便宜的面条也得七元。
年轻人估计很难想象,一天能挣三百块(阜阳工资开的低点),一顿饭却舍不得点超过十元的菜。
然而,这就是他们真实的现状。还有一个例子。
朋友小童的爸妈也是农民工,有次小童生病住院,他妈从小饭馆买了几份鸭腿饭,打开时鸭腿不小心掉到地上,她舍不得扔掉,用水冲了冲,吃掉了。要知道她爸妈一年能挣一二十万,只因为是辛苦钱,所以舍不得花。
太容易得到的,人往往不懂珍惜;拼尽全力的,总如数家珍。
苦累不说,他们还没有带薪假期,没有五险,遑论退休金?
然而他们这一群人,从不怨天尤人,踏实肯干,上天没踢给他们富有的家庭和天赋,他们却用自己的努力和坚韧给子女创造更“富有”的条件,身为年轻人的我们还有什么可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