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这是瓷心鱼的第45篇笔记。
一、精彩摘抄。
1,如果你想在日常工作中变得更有效率并且让你的付出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回报,那么如何最佳管理精力、时间和注意力这三点是至关重要的。
2,能够观察自身的周期规律并且将工作和休息安排在这些规律里是至关重要的,这能够使我们在工作中保有持久的战斗力。
3,时间是有限的资源而且总是很快被用光。你无时无刻不在使用这项资源,但是你并不能够拥有更多,可是你需要时间去处理所有事。别说你没有足够的时间。你每天拥有和海伦凯勒、巴斯德、米开朗琪罗、德蕾莎修女、列奥纳多达芬奇、托马斯杰斐逊、和艾伯特爱因斯坦等人一样的时间。
4,时间管理并不意味着尽可能地将大量的工作任务充斥到每一天。它其实简单地取决于你如何工作,如何将事情做的更快更好,以及懂得如何休息和恢复精力。
5,区分紧急和重要的事情的能力对于成功与否非常重要。重要的事情对于你的长期目标、定位和价值起主导作用。一次区分出这两者是很容易的,但是长久地区分这两者就会变的很困难。找出你生命中容易浪费时间的地方并降低做这些事情的频率。一个好办法就是去事无巨细地记录下来你一个星期里做的所有事,审视你的记录去观察自己怎样消费(或是浪费)时间!
6,要建立一个「深度工作」的习惯——心无旁骛地专注于工作的能力。同时建立一个「深度计划安排」去对抗各种干扰,在极少的时间完成更多的事情。
7,针对心不在焉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元意识,留心观察你的注意力,你并不只是注意到你应该做的事,并且要观察自身的注意力。正念如同肌肉训练一样,将你的注意力训练得更为强大。
8,利用80/20法则在你的强项上,这个法则的要义是20%的因素决定了你80%的结果,所以尽量将时间安排在能得到最大回报的这20%的事情上。
二、名词注释。
1,《精力管理》:作者[美]吉姆·洛尔,[美]托尼·施瓦茨。生活在数字化的时代,时间管理已不再是可行的解决方案。我们匆匆忙忙、风风火火;面对沉重的工作负荷,我们努力把每一天都安排得满满当当;我们上紧了发条,但我们却彻底垮了。一天中有多少个小时是固定的,但是我们所能调动的精力却不是这样的。
本书证明:尽管我们不能挤出额外的时间,也不能减轻自己的压力,但我们可以调动更有意义的东西——精力!管理精力,而非时间,是高效、健康与快乐的基础。 最重要的是,本书提供了一张能从此改变你的生活的路线图,使你体能上充沛、情感上相连、思想上集中,精神上一致,在工作上和工作之外变得更加投入。是一本管理精力的必备书籍。
作者简介:吉姆·洛尔博士,全球著名心理学家,其革命性的精力管理训练系统获得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认可。在洛尔博士30多年的研究中,他始终相信个人成功重要的因素是性格的力量,并指出性格同肌肉一样是可以通过精力管理训练塑造的。
托尼·施瓦茨,精力项目机构(Energy Project)的CEO和总裁,该机构致力于帮助组织取得持续的表现,满足员工的需求,点燃组织和领导者的激情。他曾经是《纽约时报》记者,《新闻周刊》的编辑,《时尚先生》签约作者及《快公司》的专栏作家,出版过多部畅销书。
2,《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作者是(美)柯维。该书是福布斯“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的10大管理类书籍之一”。
“一本能改变你命运的奇书!”(汤姆·彼得斯语)企业领导人都知道:只有每一位员工都成为高效能人士,企业才会真正成为高效能企业。这也同样适用于个人生活领域。最新版本维持“七个习惯”主题框架不变,每一个章节增加了更丰富的内容含量,汇集了柯维博士10多年来对世界变化的新思考,与旧版简洁的翻译风格相比,新版事例和分析语言更详尽、更直接、更透彻、更流畅。
3,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美国第34任总统(1953年-1961年在任)。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28名。
艾森豪威尔是二次世界大战中北非和欧洲战区的重要指挥者,对扫除法西斯非洲军团,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战胜纳粹德国贡献了巨大力量。
艾森豪威尔是个戎马半生,战功卓著的美国总统。现代战争需要各方面的知识和人才。要使各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而不互相摩擦、自我消耗,就要有人从中协调。艾森豪威尔在具体战役指挥上可能不如巴顿、蒙哥马利,但在协调各方面关系上极具才能。他以坚定、镇静而又平等待人的态度赢得了广泛的信赖和支持。他还善于发现人才,所以蒙哥马利、巴顿、范佛里特等一大批名将,都能为他所用。虽然艾森豪威尔担任总统时支持度不高,但自1980年代迄今,艾森豪威尔的历史评价逐渐升高,他经常被评选为美国最好的总统前十名。
4,《深度工作》:由[美] 卡尔·纽波特所著。作者创立的“深度工作”概念,其含义为在无干扰的状态下进行专注的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而正因为当前社会深度工作能力的日益稀缺,其与经济成功的关系也变得日渐紧密起来。
本书的所有讨论也围绕 “深度工作”而展开,全书共分为两部分:在第一部分中,作者从神经科学、心理学、哲学等角度,客观地分析了在新经济形势下实现深度工作的重要性。第二部分则系统地传授了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深度工作的具体策略,如将深度工作纳入日常工作进程、提高大脑的深度思维能力、远离社交网络等。
——————
欢迎订阅公众号:瓷心鱼笔记,微信号:cixinyunote,周一至周五更新。注:部分内容及题图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今天推荐的文章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cXrR7AN1UZw4EU0mNaG6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