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面对一件艺术作品的时候,常常会有这样的疑问:
这也是艺术?这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也能做。
这画的是个什么东西,看不懂,看不懂!
今天就告诉你为什么现在的艺术越来越让人看不懂。
在我们的认知里,有些作品天生就是艺术品,比如蒙娜丽莎。而有些作品却让人很难称其是“艺术品”,比如艺术家的一坨屎,一个小便池,一堆破烂。
那它为什么就成为艺术了呢?先来看一个勉强能看懂、能接受的。
德库宁 《女人》
是的,她是一个女人。然后呢?
受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50年代的美国出现了一个区别于纯粹形式主义抽象的画派——抽象表现主义,其中以德库宁、波洛克、罗斯科为代表,而德库宁和波洛克是抽象表现主义中行动派绘画的代表。
什么是行动派绘画,正如的德库宁所言,“绘画就是绘画本身”,第一个“绘画”是绘画艺术,是一个名词;第二个“绘画”指的是绘画这一行为。也就是说,绘画就是绘画这个动作。行动派绘画几乎不表现形象,而德库宁是一个特例。把德库宁的画放在一众抽象表现主义绘画中,它是唯一一个能让观众“看懂”的,因为很明显画的是一个女人,至于为什么要把女人画成这个样子,观众却无法解释。
在比德库宁创作《女人》早40年的欧洲,毕加索就画出了让人看不懂的女人《亚威农少女》。那是现代主义绘画刚刚产生的时代。当时的艺术家已经不再把再现形象作为艺术创作的目的,“为艺术而艺术”成为高呼的标语,以绘画为代表的现代主义越来越走向抽象。绘画发展40年,从 一个大洲跨到另一个大洲,德库宁当然不是为了去表现一个女性裸体而去创作,正如康定斯基不是为了画一棵树而去画一棵树。德库宁想要强调的是笔触在画面中的运动,以及运动之间所构成的力量。作为行动绘画的倡导者,德库宁在创作中表现出的自在和激情的状态,构成了他画面中强烈的力量。在我看来,德库宁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把抽象主义和表现主义恰到好处的揉捏在一起。
绘画是一个行为
波洛克 滴画作品
波洛克的作品相较于德库宁更加难以解读,他把画布直接铺在地上,手里的颜料随着身体四肢的运动滴洒在上面,画面没有任何形象可供解读,它只是绘画行为的一次记录。
波洛克所要表现的是三维空间中身体的舞蹈在二维平面中留下的痕迹,它不是一幅画,而是以一幅画的结果呈现,它是一次行为,一个事件(event)。
同时他还消解了架上绘画的框子概念,让画面成为一个可以无限延展抑或随意切割的平面,作品也不再有上下左右的定义。
不要试图去问,画的是什么,一旦你解锁了另一种解读方式,你会发现这个问题是多么的愚蠢。
今天太晚了,明天继续为您解读,为什么有些艺术你看不懂。
下方是下期预告
“为艺术而艺术”的创作也带来了一个难题,作品变得越来越难以解读,甚至无法解读,绘画越来越成为一小部分人的玩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