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困难时向他人求助,是正常需要。
但是,有些人的情绪垃圾太多,就像有隐形的阴云围绕,让人望而生畏、想躲得远远的。
这令人想到一个词,叫做“情绪巨婴”。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情绪巨婴”是指情绪发展成熟度尚在婴儿阶段的成年人。
通常我们提到”情绪巨婴”,第一印象可能是:冲动、易怒、不分场合地发脾气等等。但其实,除了这些外显的表现外,还有些”情绪巨婴”是很隐蔽的。
Ta们通常有以下几种表现:
1.容易过度袒露自我
这类人还很容易自我怀疑,总想在别人身上获得确定感。
2.情绪脆弱,对他人有过度的情感需求
这类人在关系中经常陷入受害者模式。
3.情绪黑洞,充满负能量
这类人什么都往坏处想,疲惫不堪,面带怨气。
就像有个情绪黑洞一样,接近他的人会被吸干所有的愉悦和能量。
“情绪巨婴”背后是各自的人生议题
和这几类“情绪巨婴”相处时,容易陷入矛盾:
一方面,Ta们并没有太强的攻击性,看起来甚至是弱势方;
但另一方面,在这段关系中,又实实在在地感觉各方面都在被消耗。
进退两难,不知如何处理。
其实,Ta们确实不是故意这样表达情绪的。这些行为背后,是大量未被觉察和处理的早年问题。
1. 喜欢过度袒露自我的人,是缺少独立应对外界的力量感
Ta们的自体感是很虚弱的,情绪容易被外界唤起,且没有耐受和消化的能力。所以需要不断和他人诉说来应对自身的情绪,通过被肯定获得自我价值。
这往往是因为,Ta们的父母本身就不懂得如何控制情绪。
他们不仅会打击、否定、冷落孩子,自己也是软弱无能、缺少力量的。
儿童需要内化一个有力量的理想化客体,才会成为自己的力量来源。
2.总期待被照顾的人,往往有大量被忽略的经历
童年早期被养育者无视的孩子,心理发展会固着在早期。
3.情绪很消极的人,往往有大量被养育者错误对待的经历
人的大脑有情绪处理和理性思维的功能。
人在年幼时的经历和体验,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对世界的认知,反过来也影响着情绪回路。
人如果生活在安全、温暖、被爱的环境中,情绪脑就有能力做出适度、合理的反应,理性脑的功能就能正常发挥。
相反,如果童年遭受了太多的打压、否定或虐待,情绪脑时常处于戒备状态,使理性脑缺席,负面情绪就会经常被唤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