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职场应注意的11点
(1)注意细节
细节铸造完美,完美铸造成功。不要让上司抓到把柄。老板不一定是对的,忠诚但不盲从。
(2)不要把上司当作知心朋友
不要把老板当作知心朋友在生活和工作当中,有些人遇到烦恼和挫折,好找知心朋友倾诉。这时,知心朋友是他们的精神寄托,他们一般也会得到对方的安慰和帮助。基于此,有些员工潜意识里会把老板当作知心朋友,并希望与老板之间建立起一种互相信任和互相帮助的关系。当他们真正这样去做时,却很容易让老板抓住把柄,影响其在职场中的发展。
老板与员工之间是对立关系,互相合作,共同推动公司的发展,实现双赢。但是,我们深入分析后就会发现,老板与员工之间的工作关系,本质上是对立的。
(1)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在公司里,老板是绝对的领导者,他习惯于向员工发号施令,即使决策失误,也是他自己的事。而员工是老板管理的对象,是被管理者,他必须听从老板的指令,执行老板安排的任务,即使老板错了,在提醒老板依然无法改变老板的决定后,他还是要无条件地执行,除非他做好丢掉工作的准备。
(2)雇用与被雇用的关系。老板是雇用者,员工是被雇用者,老板给员工提供工作机会,员工为老板服务,为老板创造效益。这种关系并不是永久的,随着公司的发展,老板可以解雇员工,员工也可以主动解除劳动关系,辞职走人。
(3)老板与员工最根本的利益不同。
(3)不要表现得像个老板
区别老板与员工。1)老板是公司里给员工提供工作机会的人;(2)老板是公司里给员工发薪水的人;(3)老板是公司里给员工加薪的人;(4)老板是公司里决定员工能否晋升的人;(5)老板是公司里让员工走人的人;(6)老板上班迟到无须任何理由,而员工上班迟到没有任何理由;
(2)同老板在一起,一定要突出老板的地位
(3)表示对老板忠诚,但不可奴颜婢膝。与老板相处的时候,你除了恰当地表现你的身份,更重要的是表现你自己的执行能行能力,来取悦你的老板。
(4)保全老板的面子
我们常见的老板丢丑,有以下几种:(1)在重要的场合口误;(2)被客户不留情面地批评;(3)被生意场上的对手围攻;(4)误入竞争对手设下的圈套,在突发事件面前一时反应不过来。这时,让老板感激你。如果你成为老板丢丑的见证者,而且本该通过你的努力就能保全老板的面子,那老板对你的袖手旁观一定刻骨铭心。随着时间的消逝,老板可能淡忘了他丢丑的事情,但一看见你,可能就会勾起他痛苦的回忆。这时老板就可能把他丢丑的事全部怪罪到你头上。
(5)切忌站在老板的位置指手画脚
(6)学会从上司的角度考虑问题
⒈主动向上司汇报工作,汇报工作会减少失误。主动汇报工作会减少失误员工在执行的过程中,经常因为对上司的意图理解得不全面而使工作发生偏差,导致劳而无功。有一个销售员,奉命到×市开发五金市场。因为大客户竞争太激烈,他选择了一些小客户进行公关,想先占领小客户,再慢慢向大客户渗透。结果被辞。如何做汇报:
(1)开门见山,先说结论。
(2)精炼地说。
(3)汇报要及时。
(7)不要什么事都揽上,学会拒绝
在我们的周围,我们经常看到有些员工,对上司安排的额外工作来者不拒,结果把上司养出了“习惯”,什么事都找他,他因而忙得焦头烂额,工作也经常出差错。而那些敢于“拒绝”上司的员工,上司就不再去纠缠了,他也因此专注于做一件事,也更容易出成果,往往更能赢得晋升的机会
一种情况是没能按时完成,结果打乱了上司的计划。上司的计划一般都是缜密的,一环扣一环,你的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全局的发展。
另一种情况是忙中出错。其结果就可能是一次大错可能就会掩盖住你曾经取得的成绩,毁掉你苦心打造的良好形象,你跟别人竞争就处于劣势,胜出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如何拒绝:一是要委婉,二是要果断。
(8)别跟上司走得太近
有些员工渴望成为上司的心腹,得到上司的赏识,于是处心积虑地接近上司。结果物极必反,跟上司走得越近,就越容易被抓住把柄,影响其发展。
上司会把他当作心腹,或者偏袒他。殊不知,知道了不该知道的事,自然对上司构成了一种威胁,反而会成为老板手中的把柄。一旦领导换任,一朝天子一朝臣。上司走得太近,一旦上司易人,就会让人对你产生以上种种不利的联想,这些联想无形之中就成了把柄,这些把柄无须找借口表达出来,就决定了你遭“株连”的命运。因而应跟上司保持适宜的距离。
(9)让上司觉得他很受尊重
⒈让别人看见你对上司的尊重。
道歉也是一种尊重,可以这样道歉,脑子很乱,我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请您原谅。”“昨天您安排我任务时,是我的态度不对,我特意向您道歉。
⒉如何给上司进言
(1)语气要婉转诚恳,别让上司感到难堪
在职场同样如此,如果你还没得到上司的信任,即使你的意见是正确的,上司也未必会采纳。相同的意见,由上司信任的人提出,上司就认为是正确的,并欣然接受。所以,在得到上司信任之前,最好不要随意向上司进言,因为你说了也白说,还可能被误解。
(2)说时要拐弯抹角。
(10)让同事觉得比你高明
⒈如何赞美赞美同事
(1)直接赞美。
如果没有小张参与,简直不可想象!”“你的那个创意,让我想一年也想不出来。”(2)间接赞美。可以开门见山,真切赞美的主题。比如:“你很棒!”“你是最优秀的!”
(2)用比较含蓄的方式表达你的赞美之意。
(3)赞美要有真情实感。
赞美同事,真诚是必需的。让同事觉得虚假,就是嘲讽了。
⒉虚心向同事征询意见。让同事说出你的结论
(11)不要与同事过于亲近
⒈与同事应该保持一种刺猬式的交往方式。这种刺猬式交往形象地说明了同事之间应该保持着不即不离的距离,不要过于亲密。所谓知己,是指两个人毫不保留自己的心事,甚至将隐私也袒露给对方。但是,你一旦在对方的眼里变得透明,没有一点隐私,从某种意义上说,对方就完全控制了你,你必然受对方牵制,不自觉地依附于对方。在生活中,没有什么大的利益冲突,这种潜在的危险往往表现不出来。但在职场,一个充满了激烈竞争的地方,一个追求最大物质利益的场所,你的那些隐私,就会成为对方的把柄,在顾及不到你的时候,对方就会舍你而取他了。
⒉不要发生公司恋情。
通常,女性会比男性含蓄,所以在单位里大多看到的是男性关心照顾甚至偏袒漂亮的女性,这种员工容易给人留下“花心”、轻浮的印象。异性同事之间交往,应该遵循“做伙伴不做情侣”的原则。工作上,是合作的伙伴;感情上,井水不犯河水。即使对异性同事有强烈的好感,也要忍住冲动,更不该动非分之想。一句话,只要你不打算置饭碗于不顾,你就不要跨越跟异性同事之间感情的界限,老老实实地做工作上的伙伴。如果你在工作中经常偏袒异性同事,肯定会引起别人的反感和议论,不但你的人品,连你的工作能力都会受到置疑。
⒊但也不要和一些员工走的过于亲近。
有的员工喜欢结交朋友,或者具有吸引力,身边总是团结着几个同事。如果在单位里表现得过于亲密,就会被老板察觉,并引起老板的敌视。
一是有拉帮结派的嫌疑。在老板眼里,员工应该彼此保持独立,这样他最容易管理。如果你身边密切团结着几个同事,这是老板最忌讳的。即使你没有拉帮结派的意思,老板也认为你在拉帮结派,有跟他对抗的企图。一旦老板对你有了这种看法,就会压制你,甚至将你打入冷宫,削弱你的影响力。
二是有集体离开公司的嫌疑
⒋不要区别对待公司里的人。
有的员工,不能说他不尊重人,他只是在选择对象的时候,戴着“有色眼镜”,正所谓“势利眼”。那些对他的加薪和晋升起决定作用的人,比如说他的上司、公司董事,他无比地尊重;对待身边的同事,他先是分出三六九等来,比他优秀的,他会尊重,因为这些人有可能晋升成为他的上司,况且,他还想跟这些人学招;跟他同一水平的,他则爱理不理;比他差的,也就是他眼里所谓的小人物,他就不屑一顾了。他们之中也许有藏龙卧虎之人,说不定哪天会晋升到你上头,如果你平时尊重他,自然会有好报。
⒌概括来说,该如何对待同事
(1)同事见面主动问候。
(2)热情地对待同事。
(3)宽容同事。
(4)关心同事。
你要向取得成绩的同事表示真诚的祝贺,向遭遇失败的同事表示安慰和鼓励,而不是无动于衷,坐视不管。尤其不要对遭遇失败的同事进行冷嘲热讽,贬低对方的工作能力。这样做的后果只能使你化友为敌,并让众人对你敬而远之。无论你的同事取得了成绩,还是遭遇了失败,你都应该及时表示关心。这样会让他觉得他在你心中有一定的地位。�
职场上的两三事
杨石头的职业之路
这是一家很牛的广告公司,圈内人都曾经把奥美视为航母级别的。他去面试,遇到了未曾想到的局面。面试官跟他说,以他的水平,很难直接进入公司,但有一个叫BF的总经理要出去自己创业了,问他愿不愿意跟着去。他也明白,自己已经二十六七了,没有很高的学历,英语又差,进外企大公司恐怕也没什么好结果,那就跟有经验的人一起去创业吧,他就答应了。后来的事实证明,面试官没有判断错。石头是一个散漫的人,不懂得注意细节,公司第一次开会,每个人都会作会议记录,笔的位置、电脑电源的走线都有讲究,人家都有条不紊,他却一团乱。结果他就被老板当着所有人的面痛批一顿。会议结束后大家走了,他一个人还留在那儿,会议室黑着灯,同事回来看见问他怎么了,他说没事儿,自己想静静。
他给几家大的广告公司都投了简历,其中有一家是奥美。奥美通知他可以去面试,他很兴奋,因为这是一家很牛的广告公司,圈内人都曾经把奥美视为航母级别的。他去面试,遇到了未曾想到的局面。面试官跟他说,以他的水平,很难直接进入公司,但有一个叫BF的总经理要出去自己创业了,问他愿不愿意跟着去。他也明白,自己已经二十六七了,没有很高的学历,英语又差,进外企大公司恐怕也没什么好结果,那就跟有经验的人一起去创业吧,他就答应了。后来的事实证明,面试官没有判断错。石头是一个散漫的人,不懂得注意细节,公司第一次开会,每个人都会作会议记录,笔的位置、电脑电源的走线都有讲究,人家都有条不紊,他却一团乱。结果他就被老板当着所有人的面痛批一顿。会议结束后大家走了,他一个人还留在那儿,会议室黑着灯,同事回来看见问他怎么了,他说没事儿,自己想静静,其实是他太丢人了。从此,他逼着自己,要改掉一些习惯,要按人家的规矩来。他把那次的经历,视为对自己的第一次磨炼,他把公司整体的生存发展,也当做自己迅速成长的同步历练,什么事儿都跟着做,什么事儿都愿意争取去尝试,去训练自己的思考能力。慢慢地,他还学着为公司着想,公司派他去上海,让他离开北京这个非常熟悉的环境,他也领命了。北京是个老北京,上海是个大上海,他在上海战斗了六七年。从客户总监,到后来中国区的副总,他说来到上海,自己其实是走了一条浓缩的路,在专业技术和全局思考这些方面发展,自己的工作血统才开始融入这个行业,这让他更清楚,培养一个良性的思维习惯特别重要。在上海打拼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开始思考,是否可以有一个新尝试。什么尝试呢?很多人去淘金,淘得着的就赚了,淘不着的就死了,可卖铁锹的都赚钱了,淘金的都得用铁锹嘛。他做的是客户总监,那是不是可以转身成为一个执行顾问?不属于任何公司,但任何公司需要他的时候,他都可以凭借多年在广告公司为客户服务的经验,做一个管理者和经营者一体化的角色,这样时间上也可以自由很多。从2000年到2003年,他做了三年执行顾问,在这个过程中,他又有了新的提升,思考组织行为、研究如何迅速提升公司形象,这些都使他得到了新的收获,也为日后的智立方做企业品牌营销顾问开启了思路。石头因画画进入广告公司,因规范化的教育思考公司整体形象,因接触客户又开始思考品牌经营的方式,从而变成品牌营销的顾问。这个轨迹,对我们每个人,都是个很好的提醒。其实在工作中,我们不能只是一条线思考问题,一条线只能做好眼前事,在扎实做好工作的同时也要会思考。小时候学过的一个成语,叫触类旁通,就是告诉我们,思考要像织网一样,由点及面,才能真正找到自己的优势。
被打回原形才能重新开始
团队需要的四种人
第三个角色是学者,得整理很多实例做成课件以便分享;第四个角色是传教士,因为他认为,在劳资关系的背景下,得有一个人在团队中间分洒阳光、传达价值观。就像古代,真正让君王有信心治理国家的,其实不是君王自己,而是祭司。团队氛围融洽,大家开心,遇到意见不一致的时候才会有忍耐,求同存异;团队气氛紧张,每个人都憋着火,遇到点儿小事儿就爆发了。这是他的又一次提一次提升。
不支持办公室恋情
是他到上海后,公司有个下属喜欢他,但他知道兔子不吃窝边草,公司里不能有恋爱的事儿,就跟人家姑娘说,如果咱俩要好了,就有一个人一定要离开公司。后来石头给这个女孩安排了新的工作,两人的上海爱情故事也上演了。有天,他想了句自以为特别感人的话,跟对方说:虽然我不太会挣钱,可能也没多大出息,不过有一件事我能承诺你,但凡娶了你,我会用剩下生命好好照顾你。唉!原来《裸婚时代》中刘易阳的话好多人说过啊!后来人家姑娘想出国留学,石头出资支持,结果人家嫁了老外。
独立的经济、独立的思想
有时微博上一大堆人问他,最近在看什么书。面对这种问题他不作回答,他觉得,问这种问题的人,是缺少自己的独立性思考的。一个人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就不会有自尊;而一个人缺少独立的思想,就难以有自信。
要学会把自己做成一个名牌,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独立思考,才能够采摘式地学习,之后因一个知识点而想到一个方向,然后开始朝这个方向去摸索。看书的时候,要一边吸收,一边刺激或启发大脑,想到更多的东西。所以说,不用追问别人读什么书,怎么读书,而要问问自己该怎么思考。
对面没有他人,只有镜子
如何对待要离职的人
石头他说:“我觉得今天这期节目你有问题。”石头开始反思自己:有时候年轻人的自信就是那么一点有伙伴要离职,他尽量双赢,如果不能双赢,就争取让人家带着收获走。面对要出去的员工,除了奉上双倍的月薪,他基本上只有八个字:出去看看,早点回来。
人生路的构成:知识、见识、胆识和智识
这就是他成长时一直在问自己的问题。他一直觉得自己比别人差,一直想要改变。总结了20年,其实就六个字:大计划、大安排。
目标应该有两种:一种是要达到的方向,一种是要瞄准的方向。当有方向的时候,再定位。定完位,各种资源、时间的安排就会定下来,这时候才能借力。对个人好、对公司也好的定位,也就是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现在还做不到?好吧,多长时间够?12个月够吗?不够,24个月?一寸一寸地接近,总有一天会达到。
一个人有了大目标,但是心智不成熟,就要学会在心智上突破自己。
这需要找好四个基础:第一个是知识。在职场上,任何机会都帮不了庸人的忙。必须不断地夯实自己的知识结构。以现在的时代发展速度,每年有30%的知识折旧率,在快速成长的同时,知识更新很重要,
先模仿。要先看人家操作的关键点是什么,人家的知识转化成价值的过程是什么,当心中有课题的时候,处处都是资源。
三个是胆识。学习、吸收之后再突破,看是不是能有更新的创新?哪怕是微创新,自己都要学会去融合。第四个是智识。有知识的人很多,但有智慧的人很少,因为转识成智的思考太少,那么如何把知识转化成生产力?“聪明”跟“智慧”不一样,聪明是有“眼”有“耳”,但智慧不一样,聪明是有“眼”有“耳”,但智慧是有“
四部分有一定的顺序,知识之后是见识,见识之后是胆识,胆识最后变成智识,这是一层层的升华。知识是基础,不读万卷书,即便能行万里路,也不过是个邮差。
读了万卷书,即使缺乏生活经验,说话总跟名人名言似的,那也没关系,至少奠定了知识系统,才能顺利地表达出来。
肤浅的人,把自己所有的理想都写在脸上,真正能实现的人,是把壮志刻在心里。
闷头发狠的人有出息
他就强迫自己看问题要上到一个高度,学着去跟同学沟通,琢磨着怎么去管理,这班干部当着当着,一下把另外一个自己给逼出来了。
他去一些大学宣讲的时候,很多同学会问他,在大学的时候有没有做过职业生涯规划之类的。他说其实那时真没有,也不懂啊,大一到大三基本觉得自己还是个学生,暑假一过进了大四,突然傻眼,还有几个月就要参加工作了,才开始寻思自己该干什么。既然年轻不懂自己要什么,那大一到大三,就应该广撒网,谁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都不确定自己适合什么职业。与其在一棵树上吊死,不如多找几棵树吊着试试,广撒网,慢培养。培养,是要培养自己的兴趣,人没有兴趣是件很可怕的事情,就是说什么都打动不了你,那你也休想靠着什么去打动别人。
编辑者的梦
他心里有这个梦,一直都没灭,他就曲线救国。怎么曲线?我们都知道,正规的企业都会有企业内部刊物,打造企业文化嘛,他工作过的每一家企业,他都主动要求去帮企业做这些个内部杂志,真的是每一家都做。在苏州大学,他主编的叫《东吴档案》;在富士康,他主编的叫《鸿准》;在中国电信,他主编的叫《信元》;在中国移动,他主编的叫《卓望》;在新浪微博,他主编的叫《微》。外面大多数人都知道申晨在新浪微博是人力资源经理,可没几个人知道,原来他还是《微》杂志的主编,这个第二身份只有他们内部和出版圈里的人知道。申晨大学时的爱好很多,多到我在想,他那时是不是把自己当007培养了,说广撒网,但他的网撒得真广。他弹吉他,弹到去酒吧驻唱;打CS,战队打到全国联赛16强;打网球,打到苏州市前十。他就是觉得,要玩儿就玩儿出点名堂,不然的话就不玩儿。大四的时候,申晨开始考虑以后要做什么,他就做了一件后来让自己觉得很靠谱的事。有一天下午,他学着一本书上的样子,拿一张纸,左边写上自己的优势,右边写上自己的劣势,开始分析他适合做什么。他觉得自己人缘挺好,学的专业又是人力资源,又看过那么多书,文笔也不错,自己家里也不要求他短时间内要有经济上的回报,就先明确了人力资源管理。
故宫全年才招12个应届毕业生,申晨念的大学是所有实习生里名气最小的,别人基本都是清华、北大的,但他通过了实习考核,拿到了12个正式名额中的一个。为什么12个名额他可以拿到一个?因为他当时做得很认真,他之前的文学积累、古文字的修养也派上了用场,他曾经还学过一些蒙文、藏文,因为工作有可能会接触到,而且他又很喜欢研究古文。他看书也有自己的“怪”方法,大学时大家有大量的时间嘛,当时他就和身边几个特别好的朋友,在图书馆里找其他人没看过的书,大家分头看、交换看,看完后就某一个历史事件的观点开始辩论,吵得不可开交,这是他们觉得特别好玩的一件事。这样每个人看一本书,但是可以获得好几个观点,既丰富了知识,又锻炼了口才,吵过之后,书里的内容也就记得特别牢了。
看书与学习方法
看书也有自己的“怪”方法,大学时大家有大量的时间嘛,当时他就和身边几个特别好的朋友,在图书馆里找其他人没看过的书,大家分头看、交换看,看完后就某一个历史事件的观点开始辩论,吵得不可开交,这是他们觉得特别好玩的一件事。这样每个人看一本书,但是可以获得好几个观点,
大家觉得大学学的专业知识,在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有些不匹配,但是大学会给学生四年时间,教会年轻人学习的方法,让人有一个学习的惯性。申晨感觉,自己在毕业后的再学习,完全是靠大学那四年的惯性在走,如果没有那四年的话,他可能就没有继续去学习的惯性,包括后来去考MBA,也是惯性使然。
在职场中学习
一,不要说“我不会”。
第二,要敢于问问题。我们都曾有过同样的心,类似这样的事情,按照大学的那点经验,很多事儿已经玩儿不转了,这时就必须跟前辈请教,而且别觉得不好意思,或者觉得别人会瞧不起你。谁都不是一生出来什么都会的,问一次,记住了,下次就多个本事了。所以,一定要抓紧自己刚毕业这段时间,因为这段时间,你问什么,都是可以被理解的。
说了,不知是哪个老外这么命苦?老外一开始当然是80%听不懂,申晨就接着聊,见着哪个老外都聊,看来他伤害的还不止一位外国友人。但是听不懂的比率就慢慢地下降,从80%到60%再到50%,到现在,基本上申晨跟老外一般的沟通没有问题。他说有时不逼自己一把,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大潜力。觉得自己已经不错了,可对自己再狠一点,再往前走一步,又是一片天地。一句话,要逼自己。
马丁在《职来职往》里老说,成功学的书很害人,其实也不尽然,百分之零点几也有点儿用
了解招聘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其实每个人求职前,都应该去了解一下招聘方,了解这个公司的情况、要招聘的职位等相关信息,再根据这些信息,适当调整自己的简历和相关问题的准备,这样的话在求职时就可以事半功倍。
琐碎的事中的营养
如果总想这些事琐碎,总想做这些没前途,那就只能送你一首李玖哲的歌听了:《想太多》。有段时间,申晨的工作就是那样,而且持续了两年。
一,你获取了领导和同事充分的信任。什么事儿交给你都能给办好,对你很信任,自然而然地,一些大事也会给你机会。第二,海量积累基层经验,有可能成为你进步的阶梯。申晨是做HR的,他写过无数的通知,也曾经挨个挨个去核上千位面试者的材料,以至于他现在看简历的时候,一眼就能看出简历的疑点在哪儿,哪儿是有问题的。有了海量的简单工作积累后,进步会很快。总觉得自己是做大事的人,一定会忽视一些细节,但细节,往往是决定工作成功。
如何拿到高薪
在职场中,怎么能让自己拿到高薪呢?首先得明白,薪水是什么?薪水代表什么?但凡正规的公司、单位里,薪水代表的是个人的努力成果。有人说了,我努力几年了,我拿的钱还没谁谁谁多呢。那你真正知道,别人背后付出的所有努力吗?申晨现在的助理,薪水拿得不低,但是申晨愿意给她较高的薪水是有原因的,当然,不是因为人家是女助理。
且她还会去想,对不同的受众要制作不同的版本。如果这个PPT是给最上面的领导看的,那里边就会多一点标注,因为没机会跟领导面对面去说、去逐一地用语言解释,领导事儿多啊,没那么多时间,他也没兴趣看天书,得让领导在最短的时间内看明白这份分析,所以,标注多一点。
有点明白了吧?一旦你的领导发现,把一些事交给你很放心的时候,你就值钱了。
理掌握的知识比主管掌握得还好,助理做的体系分析比主管做得漂亮,助理自己买很多绩效管理体系、企业文化体系、统计学的书,因为可能要涉及统计学或数据建模嘛,人家自己买,自己学,还拉着金融专业的男朋友一块儿学。上级领导能觉得她不用心吗?人的接受能力、素质,都可以培养,唯独用心,是不能培养的,这是自身注定的。
当然啦!可能别人会觉得,大家都正常上班,我做的事也不少,咱俩都挺忙,为什么你赚得比我多?但是,女助理不可能在家装一摄像头,不能让所有同事看到她背后付出的努力啊。幸好,领导能知晓你的真正用心。当一个人真的把工作做好了,领导在你应该涨工资之前就会找你谈话了,这位助理从来没跟领导谈过工资,都是领导主动跟她说涨
要你用心,涨工资就是这么简单。要相信领导,你做的事他能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