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磊在耶鲁求学实践,认识到了与以往认知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想法,比正确的答案更加重要。
1998年他和几位老同学创业做的“中华创业网”,为中国创业者搭建投融资交流平台、分析探讨商业模式、制定商业行动方案等业务。2000年互联网泡沫的一波破裂,公司业务量不断缩小,只好另作打算。尽管投资人没有要求归还投资款,张磊和伙伴们仍然坚持“这些钱一定要还”。用这种方式来感谢投资人到信任和支持。
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很长,不能做任何对帮助过你的认有损害的事情,否则那可能会困扰你的一生。
创业未果的张磊回到耶鲁大学继续读书,因为机遇和坦诚,得到了珍贵的机会:在大卫•史文森担任首席投资官的耶鲁捐赠基金投资办公室实习。
史文森对机构投资的发展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他将创新的耶鲁投资模式与各大机构投资者分享,培养了无数秉承价值投资信念的投资人。他的投资策略能够穿越不同的市场环境和经济周期,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投资业绩的稳定增长。
因为耶鲁捐赠基金这个“常青基金”榜样,张磊开始思考并有了一个夙愿:建立一家真正践行长期投资理念、穿越周期、不唯阶段、创造价值的投资机构。
创办高瓴之前,张磊在全球新兴市场投资基金担任调研员,后又担任纽约证券交易所首任中国首席代表。2005年,那个沸腾的时代,寻找长期信任的、熟悉的伙伴一起创业。张磊在人大同学、曾经的同事中,邀请靠谱的人一起做有意思的事:成立高瓴资本。
他们5个人的共同特点:从来不知道怎么赚钱,但擅长学习;从来不觉得有什么东西是学不会的,在学习上非常愿意花时间,不断吐故纳新;在实践中学习,边学边干;热衷于开诚布公的分享,发表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意见……
公司成立了,作为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如何募得第一笔钱?他们决定,用中国这个新兴市场的成长的故事,打动海外投资人。因为曾经师从史文森,经过考核,幸运的从耶鲁捐赠基金拿到2000万美元投资。(后续募集到的几笔资金,应该也是几个美国著名的大学基金,而且这些都是放眼长期的资金)
然后,就是在调研之后重仓腾讯,在08年金融危机勇敢地去“接下落的飞刀”。
坚持的信念:一个商业机会,不应看它过去的收入、利润,也不能简单看它今天或者明天的收入、利润,这些数字很重要,但不是全部。真正值得关注的是:它解决了什么问题,有没有给社会、消费者提升效率、创造价值。
只要是为社会疯狂创造价值的企业,它的收入、利润早晚会兑现,社会最终给予它长远的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