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绿杨柳枝,又将一年清明时。近几年我的外婆、舅妈都先后离去,我的公公也于今年大年初二不幸病逝,想到这个令人感伤的日子,心中不免惆怅。
在我的记忆中,奶奶是最早离开我们的,那时的我对生死的概念还有些模糊,随后两三年不到,爷爷又在追忆奶奶的思念中,也撒手而去。而舅爷去世时,已年近90岁,这在当时属于高寿,村里人都说老人顺天尽命,是一件白喜事。但那些时候,估计是迷信的思想作怪吧,父母去给爷爷奶奶、舅爷、扫墓一般都不会带我。后来,离开老家后,每年的清明节,父母会在附近住地的十字路口去烧纸,但是除非他们俩只有一人在时,才会让我陪他们一起前去。直到前年,年仅50岁的舅妈因病去世,,或许是舅妈太年轻,去世时太突然,大家的心情一时缓不过来,加之我们也买了车,有了便利的交通工具,父母提出以后没什么特殊事情,每年在清明时节回老家扫墓,去给爷爷奶奶、舅爷、舅妈上坟,我才真正体验了扫墓这个庄严的仪式。没想到今年,公公的去世更让这个日子添加了一缕伤怀。
我公公是一位脾气急燥,但拥有一手好厨艺、喜欢下象棋的老人,他对孙子特别宠爱,而孙子对他这个爷爷也有一份特别的情怀。我想起儿子曾一直念叨他爷爷给他做的白皮面,那是我曾经比较无语的一种饭菜,那还是儿子上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我单位无事,就提前下班到孩子爷爷家去接儿子。看到我公公用白开水煮面条,完后就用盐、醋,辣椒油一拌,让儿子来吃,我第一次见到这种做法,当时心里噌的一股火就上来了,只不过又无法发作,只能口头上生硬地扔出一句话:“面里没菜,这白乎乎地昨吃“。我公公当时解释说东东不喜欢吃菜,我也就不知该说些什么了,加之听我儿子说他每天晚饭不是炒剩米饭就是煮这个面条,我心里特别不舒服,心想这就是给他孙子、我儿子的晚饭呀?难道是旧时代吗?煮点青菜在里面也行呀?这简直过得比苦行僧还苦。可如今都10多年过去了,儿子还是说那种面好吃,虽然我开玩笑说刚开始儿子也说吃不惯,后来是适应了,是没办法的事,可儿子不承认,就是说他爷爷做的那种面最好吃。
还有一次周末,老公出差了,我带儿子到婆婆家吃饭,看看公公的身体状况如何。一进家门,保姆已带公公坐在桌前。儿子喊了一声爷爷,他爷爷也没任何反应。我进厨房帮忙,婆婆已经做好,只需我盛出来端上桌就行了。将公公的饭端出来,看到儿子在饭桌上还低头玩着手机,一个念头冒出来,让儿子给他爷爷喂饭。我征求儿子的意见时,儿子说他没问题,从保姆的手里接过碗,就坐在他爷爷的对面。左手端起碗,右手拿着勺子,舀起一勺米饭,叫着爷爷张嘴,爷爷张嘴,可是他爷爷象没听见似的,根本不知道将嘴张大。儿子只好顺着微张的嘴里将饭送进去,再拿出勺子时,还有一半饭在勺子里。婆婆一看,笑着站起来说,我给你示范一下。婆婆舀了一大勺米饭,将勺尖放到公公的嘴边稍微倾斜了一下,公公的嘴就张大了些,然后手腕一提,勺柄立起来,再往嘴里一送,等勺子抽出来时,勺子里只粘了几粒米。儿子看完,直说奶奶好厉害。这回,儿子也不敢大意,学着他奶奶的样子,虽然动作有些笨拙,还是顺利的将一勺米饭喂进了他爷爷的嘴里。这顿饭,吃了整整一个小时。吃完饭,婆婆说:小时候是爷爷给孙子喂,现在是孙子给爷爷喂。要是他爷爷清醒的话,该多高兴呀。
在这个祭奠亲人的日子里,衷心祝愿天堂的亲人好好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