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简宁在年初时列了密密麻麻的flag:健身、学英语、一星期读一本书、考研等,并对成功心驰神往。
可如今一年快过去2/3,问她进展如何,她沮丧地说,早就全都放弃了。
我们大多数人和简宁一样,做计划时风风火火,最后都不了了之,导致结果一事无成。
为什么我们明明有理想,却总以失败告终?为什么别人想减肥,一年就能减30斤,想写作一年后就出书了?
日本作家小仓广在《做事的常识》里告诉我们,我们之所以一事无成,是因为缺少把一件事做好的三个关键能力:开始做、坚持做、重复做。
只要我们掌握了这3个简单实用的技巧,最终能成功做好你想做的每一件事。
1
立即行动
听说过一个寓言故事。
有一只蜗牛想去泰山,想站在山顶上领略大自然的雄奇风光。一只云雀路过,看到一只蜗牛正在一片叶子上缓慢爬行。
云雀问它在做什么,蜗牛十分骄傲的说要去泰山看看。
可半年后,云雀从南方飞回来,看见蜗牛还在它的住所里。云雀十分惊讶,以为它从泰山回来了。
蜗牛说它还没去,要选一个恰当的日子。结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蜗牛老了,再也爬不动了。
去泰山成了蜗牛一个永恒的遗憾。
故事中的蜗牛是他,是我,也是你。我们总是嘴上说着“等我准备好再说”,却迟迟不行动,我们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有句话说的好:“立即行动永远是最有效的执行力。”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当你想做一件事时,如何立刻开始呢?
日本作家小仓广在《做事的常识》里教给我们三种方法。
1. 分解目标。
所谓分解目标,就是把一件你“一看就不想做、不会做”的事情,分解到“一看就能做”的程度。
举个例子。很多人想健身,但很辛苦很累。你可以把健身这个目标分解成非常具体的小事情。
比如,你准备在哪健身?小区内,还是健身房?
从哪种健身方式开始练起,跑步?跳操?还是做瑜伽?
你准备每周哪几天用于锻炼,每次练多长时间,15分钟?半小时?1小时?
直到分解出来的每件事情,都具体到你可以马上行动的程度,这件事就没什么压力了。
2. 降低难度。
有个作家朋友说,她原来把写作目标定位一天写5000字。
写着写着发现完成目标太难。越完不成越不想写,形成恶性循环。她降低难度,每天写3000字,每天都能如愿完成。
后来,她在两年半时间里,出版了三本书。
你也可以降低难度,比如,一天看35页书。再比如,你想拥有人人羡慕的马甲线,那么,你可以先从每天做两个卷腹开始。
从最简单的目标做起,你就能积累成功的经验和信心,让自己进入良性循环。
3. 做好必要准备
比如,我有个同学她在学英语。她把单词卡片、纸笔这些工具提前准备好,随身带着,有空就拿出来背几个。
还有比如我们要写一篇文章,就要在头天晚上在搜集好相关素材,在头脑里构思好。第二天写时,困难就会迎刃而解。
你提前做好了相应的准备工作,随时都能开工。
林肯说:“要立即行动,不要拖延。”
2
坚持的秘诀
有句话说的好:“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不多。”
我们之所以一事无成,都因半途而废,不能坚持。
为什么我们做着做着就没有下文了,是哪些因素阻碍了我们呢?作者说原因不外乎三种。
1. 外在诱惑太多。
比如,你要做一个PPT,下午4点钟交。
早上你打开电脑后,做了个开头,就想休息下。
你拿起手机开始刷刷朋友圈,看你关心的人有什么动态;一会儿刷刷微博,看看明星的娱乐八卦;一会儿你想起一个朋友来,你又和朋友聊聊天。
不知不觉,四点钟就要到了,PPT还没做完。怎么应对外来诱惑呢?
作者在《做事的常识里》建议我们,首先要远离诱惑的源头。比如,你想看朋友圈,刷微博,那就关掉手机或无线路由器,这是自律。
然后,你可以用他律来监督自己。比如,我有个文友和他朋友制定了一套奖罚机制。他定下一个月过稿10篇,每超过一篇朋友奖励他200元,差一篇他给朋友200元。
2. 突发情况
干扰我们的第二个问题是突发情况,也就是意外和琐事。比如,我们正在做PPT时,又突然来个热点新闻,要求当天交稿。
遇到这种意外情况怎么办呢?
对于时间管理,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科维提出时间“四象限”法,把工作按照轻重缓急进行了划分,基本上可以分为四个“象限”:
既紧急又重要(准时完成工作、住院开刀等)、重要但不紧急(出书、考研等)、紧急但不重要(会议、突来访客)、既不紧急也不重要(看电视、聊天等)。
作者教我们,既紧急又重要的事要优先做。比如,三天内要写两篇10万+的文案。
然后,要在精力最旺盛的黄金时间来做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比如学习一项重要的新技能、写一本书。
在精力旺盛时做最有价值的事,往往事半功倍。
不紧急又不重要的事最后做。
3. 急于求成。
做一件事想要立竿见影的效果,是很多人没办法坚持的一大原因。
比如简宁。她卷腹没练几天,就想拥有漂亮的马甲线,她跑步只跑了三天,就想一口气跑完10公里,贪快的结果是两腿受伤,要修复很长时间才能继续,对跑步又心生恐惧。
急于求成往往弄巧成拙。
作者教我们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拿我跳绳的事来说吧,一开始跳绳时,我先一口气跳100下。第二天,110下……,现在我能一口气跳180下。
我的身体已经适应了一口气跳180下的节奏,所以我能每天坚持下去。
借助自我和外界力量来抵抗诱惑、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来安排时间,以及放平心态稳扎稳打,是获得坚持的能力。
3
重复做
当我们养成立即行动和坚持下去的习惯后,依然离成功还有好长一段距离。
因为只尝试一次就能成功的事情太少了,更多时候,我们要面临无数次失败。这就需要我们不断重复去做。
有个同学曾经在一次分享中告诉我们,她的一篇千万阅读量的爆款文,修改了15遍。
拿她自己的话来说“内心有千万只草泥马在奔腾!”,然后她不断告诫自己“息怒!息怒!”
她光是提纲都交了十版,然后不断的强化主题的新颖度、调整文章结构、优化语言的凝练度,才有了千万加。
《做事的常识》的作者小仓广通过多年的观察和实践后,总结出一个道理,做好一件事的过程就像驾驶一架飞机。
飞机从起飞到抵达终点,并不是只要沿着一条直线飞就够了。在航行过程中,会出现气流、天气甚至仪器出故障等种种因素。
驾驶员必须至少修正十次航道,才能确保最终安全抵达终点。说到这里,我想起川航机长刘传健成功备降的事。
他能够平安返航归来,绝非偶然,他是怎样做到化险为夷的?
其中有2点重要因素:这条航线他飞了100次,各方面很熟悉;很专业,落实到每一个细节
简单用2个词概括:重复、修正、缺一不可。
做任何事都没有一帆风顺,如何在事情不顺时耐下心去重复尝试呢?
作者从认知角度告诉我们:
1.你要学会在重复的过程中不断修正错误,同一个坑不要踩第二次。
爱因斯坦曾说过:“全天下最愚蠢的事就是:每天不断重复做相同的事,却期待有一天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失败以后的重复,并不是机械地原地踏步,而是主动去修正自己的错误。
比如,有个人老在你睡觉时放很响的视频,你这样说“你素质怎么这么差,你眼瞎没见我在睡觉啊?”人家一定和你怒目相对,甚至大打出手,然后依旧我行我素。
如果你换成这种语气:“我睡眠浅,麻烦你把声音弄小点可以吗?”这样他是不是容易接受了?
只有及时修正错误,才有可能成功。
2.对于重复在做的事,允许它的不完美。
比如我早起。一年365天里,我至少有300天做到早上5点半左右起床,但仍有65天因种种原因没做到早起。
这个结果虽然不完美,却已经是不错的成绩了。
有些朋友经历几次失败就备受打击,一蹶不振。比如,我有个同学,以前也在签约作者群里,因为连续投稿两篇被拒,就再也没信心写了。
然后,自然是被淘汰出局。
接纳自己面临的失败和不完美,不放弃,就会有成功的机会。
成功的人,从来都为成功找办法,而不是为失败找借口。
最后,借助《乡下人的悲歌》里的一句话:“千万别像那些怂包一样,总是觉得现实和自己作对,你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
简介:砚无声,富书签约作者。用理性观点抒写生活百态,每天一万步践行者。做喜欢的事,爱爱我的人。
本文来源公众号飘的生活观(piaode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