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跟谁都可以好好说话,除了爸妈。
跟父母说话,很容易烦躁,很容易发脾气。
发完脾气又特别后悔。
就这样陷入死循环。
这真的是当代人的一大共鸣。
问题是,跟父母很难沟通,这个问题没法痛快解决。
如果是和恋人、朋友聊不来,我们大不了可以选择分手、选择绝交。
但是和父母聊不来,我们不能不理,不理就是不孝。
我身边很多人来问我怎么办,其实我也搞不定——
奇葩说里的邱晨和黄执中,他们把如何好好说话,当成学科在研究。关于跟父母沟通,他们有很多心得。
1
父母常常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孩子身上,把“我需要”你做什么,变成“你应该”做什么。
父母要你陪他们出去吃饭,路上碰到根本不认识的叔叔阿姨,他们就会说,“叫人啊,张叔叔,李阿姨,你小时候不都见过吗?”
你有点尴尬,小声叫了一句。
你妈很不满,作势推了你一下说,这孩子,都这么大了,还是这么没礼貌……
回到家父母还可能会数落你,不就是让你叫个人吗,这点小事都做不了?
说多了,你都有点自责了。
怎么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首先,你得明白,“让父母开心”并不是你的使命。
其次,不用一直被动地忍耐。
在第一次因为这件事跟父母爆发冲突的时候,你就要明确告诉他们,你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不要以为你多忍几次就会习惯,你习惯不了的,忍耐的次数增多,反而会积累成负能量,导致你会跟父母大发飙,更难以收拾。
2
我们长大的过程,就是父母渐渐失去控制、失去安全感的过程。总是打电话,他们是想确认我们“还在范围内”。
我们越是“逃离”,他们“追”得越紧。
怎么办呢?
我们要掌握主动权,主动给父母打电话,让他们觉得你并没有跑远。
主动打电话一次,通常可以减少被动接电话三次,不是性价比很高的事吗。
你可能会问,打电话跟父母说什么呢?
我们有个同事发明了一种方法:求助法。她每次都找一件事来问她妈。
今天问她妈怎么煲汤——虽然自己也没时间煲;
明天问她妈衣服沾了咖啡怎么洗——虽然都是丢到干洗店。
但她妈就会很开心,觉得自己又 “重新有用了”。
3
父母拿我们跟别的孩子比时,说的是,他那么优秀,你多学一学。
父母拿自己跟别的父母比时,说的是,你看那谁谁谁的妈妈,天天打孩子,往死里打,我都不打你,我很好吧?
父母这样子,我们第一反应肯定是不高兴的,但我们要换一种方式去表达,用 “我受伤了”来代替“我生气了”。
我们可以直接说,“你们这样做比较,我很伤心。”
说自己受伤其实蛮难的,因为这相当于示弱,而没有人愿意示弱。
大家都只会用愤怒来掩盖受伤——女生动不动就要分手,男生动不动说“分手就分手”,都是如此。
当我们学会示弱,你会发现,很难解决的问题,突然就搞定了。
4
要学会给自己的情绪加砝码。
对单身,其实你也会焦虑,会着急,那你要把这个感受放大,往浮夸里做,先下手为强。
知乎网友顾懂明也被逼婚了,她的应对方式,就很可爱。
她每次一进家门,第一句话就是:“妈!我还没有男朋友啊!怎么办怎么办啊!我感觉我不可能嫁出去了!”声泪俱下。
看到朋友圈有人秀恩爱,她抄起手机就放到她妈眼前:“你看看!人家跟我一样大!孩子都有了!”然后描述自己的不幸,“我长这么丑,还蠢,你说我以后怎么办嘛!”
她妈说,12楼阿姨叫我去打牌,一转身,人就跑了……
这个时候,你表现出来的焦虑和着急,会安抚父母内心的焦虑和恐惧。
因为他们知道了,你内心深处,有把他们担心的事放在心上。
至少态度上,你和他们一致了。
PS:
我们总以为,爱是一种本能,亲情是一种天生的关系,不需要任何经营。 但其实爱一个人,也是需要方法的。在和父母的关系中,我们必须要学会的是,遇到分歧不逃避忍受,也不暴躁冲动,而是以足够的耐心和温柔去解决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