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到了而立之年,家是成了,业可能还没有立起来。谁知道什么时候能立起来呢,现在前路还没迷茫,或许真正立业时就“不惑”了。
我感到,现在正是我学习的黄金时代,特别对于我热爱的阅读和写作来说。
小时候的阅读记忆很宝贵,因为很稀有。印象深刻的是一本童话故事《舒克与贝塔》。当我看到这本没有了封皮、没有了前三十多页的故事书时,发现自己第一次对书本着迷。这应该是我接触的第一本“文学书”,它让我初次体验到文学的魅力。
小学一年级时因为遭到过语文老师的惩罚而对语文恨屋及乌,除此之外,我求学生涯中最喜欢的科目一直是语文。但如今我很赞同一些老师的说法:“万恶的语文教育”,尽管我从语文学习体验过一些乐趣。
一时半会也说不明白语文教育的不好,只是觉得我花费在课堂上的那么多时间,本应该有更大收获。
比如我应该读更多的文学著作。为什么没有?一方面是没有动力,因为我需要把更多时间放在功课上;另一方面是没有资源,从小到大,学校的图书馆基本没向我开放过。“穷困潦倒”到什么地步?寒暑假作业上的阅读题成为我的主要阅读资源。小学时跟妈妈去赶集,妈妈狠了狠心才在小镇的新华书店给我买了一本小说,好像是叫《金银岛》。父亲做过回收废纸的生意,我从他收回来的一大堆旧书里挑出来过几本,其中一本是《自卑与超越》,当时根本看不懂,读大学时才知道那是一本好书。
比如我不应该满足于写出高分作业。可是,对于一个承受着分数的巨大压力并且没有自学资源的孩子,怎么期盼他有更高的志向?我如醉如痴地读一本武侠时,父亲蹬着眼睛说,再发现你读武侠就把书给你撕了。我读一本文学杂志时,父亲露着担忧的目光说,你看那些闲书能有什么用处啊。
大学时终于有了资源,但眼界已经被限制住了。从大一开始,工作或考研就成了我前面的灯塔。家长和学长都告诉我读中文专业是没有出息的,既然不读中文专业,更不要浪费玩耍的时间去读那些无用之书了。那时候也读过一些“闲书”,但读的时候总会有一种羞愧和焦虑感。
考人类学研究生时,风风火火赶到上海参加复试,考官问我最喜欢哪本书,我的回答是《简爱》,结果悲剧了。如果我是考官,也不会录取这样的学生。
到部队工作以后,暂别了对生活的彷徨,也不得不暂别各种娱乐,结果阅读成了我最大的或者唯一的爱好。工作以后的阅读量和阅读层次都比以前有提升,这些阅读对我心志的成熟起到了关键作用。
至于写作,除了感激读书期间的几位语文老师外,也要特别感谢工作后的机遇。读书期间,曾有几位老师把我的作文选为范文在同学面前朗读,这给了我很大鼓舞。工作以后有幸认识了一位前辈,他把我带到新闻岗位上,让我有了专注阅读和写作的机会。尽管他教的是另一种八股文体,我最终也离开了这个岗位,但我对阅读与写作的热爱和学习坚持到了现在。
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方便了我的学习。记得2016年时我还对网络课程很陌生,但从去年到现在,我就先后参加了三期网络写作课程,《一个故事的诞生》《从零开始写故事》《好中文的样子Ⅲ》(正在学习),它们相继成为我的领路人。尽管前两期都没有完整跟学下来,也还是积累很多收获。第二期课程的学习还促成了一篇两万字“非虚构作品”的完成,经过一遍遍修改后,自己还算满意。
王老师写给体制内朋友的那封信深深触动了我,让我不禁重新思考前程。或许现在正是我学习黄金时代,今后的生活还不知道会有怎样的挑战和波折。怎么办?只好且行且珍惜。
不管我将来走到哪里,都会记得这个黄金时代。
���~�2��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