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是本人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
写这篇文章,就是由我为一个简友的文章“写文章需要灵感吗?”写评论时触发的灵感。我的评论是:
此时此刻,我突然想起十几年前我参与一本高等学校教材编写,我负责撰写的一章正是关于科学思维的研究。
1、灵感的概念
文学创作和科学研究都是系统的一个思维过程,只不过“灵感”是属于“非逻辑思维”。我当时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包括世界一些著名的科学家、作家都十分重视包括直觉,以及联想、想象和灵感在内的非逻辑思维的作用。爱因斯坦说“我相信直觉和灵感”,作为一种思维方式,也有许多人在研究它的规律和机制。
灵感(inspirstion)通俗地说就是发生于刹那间的感受。往往发生于那些长时间全神贯注的问题,而且经过冥思苦想,或百思不得其解,因某种偶然因素激发,一种突发性的顿悟、理解的出现,思想豁然开朗,一通百通,使问题得到解决,这种思维现象称为灵感。灵感是人类认识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状态,从灵感的发生看,它是一种突发性的、随机的、偶然的,而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正像有人描述的“灵感来无影去无踪不能确切预期,难以人为寻觅。”有人说灵感很像佛家说的“顿悟”。从科学的灵感过程看,虽然它是一种飞跃性的创造活动,但是灵感出现以前,已经有了相当深入和长期的酝酿。就像作家酝酿一部小说,有的暂时搁置下了,其实那是下意识已经被推到某种程度,虽然不去有意识地思索,实际上大脑仍在继续工作。所以在“顿悟”的刹那间能够将一些观念串联起来,获得新奇的思路,是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豁然开朗,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正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2、灵感的作用
由灵感而发明和创作的例子可以说是不胜枚举。牛顿看见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从水壶沸腾的开水中找到灵感,发明了蒸汽机……这些事例告诉我们,一瞬间爆发的灵感可能带来科技创新,引起世界的变革和进步。
著名作家臧克家曾说:“生活枯竭,灵感不来,虽然有诗,但好的不多”,灵感赋予作品独特的灵魂。《还珠格格》曾风靡全国,据说这部剧的创作灵感来自于北京的一个地名公主坟,琼瑶说她对北京的地名和巷子名称都非常的感兴趣,什么像狗尾巴的胡同“狗尾巴胡同”、像帽子的“帽儿胡同”,这些地名都特别的形象,那公主坟为什么叫公主坟呢?这个好奇心和后来听到民间传说就成了琼瑶的创作《还珠格格》的灵感来源,不久以后作品问世了。
3、灵感从哪里来?
灵感来自于日常生活。虽然灵感是无意识中突然兴起的神奇思维或作家因一时的情绪或景物引起的创作情状。但是,经验告诉我们:灵感思维是科学家、作家在自己的科研或创作活动中瞬间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突发思维。从牛顿看到苹果落地产生“万有引力”,从贝多芬《月光曲》里闪现着鞋匠兄妹的身影,都有当时的背景,绝不是脱离实际的、令人迷惑的东西。好的作品的产生,作者肯定是善于捕捉在一瞬间产生的思想火花,而这样的灵感又是和生活紧紧相连的。著名女作冰心曾介绍过搜集“灵感”的方法。她把产生的每一个思想火花记录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比如:一个题目,一段思想,到了她创作时,这些小词条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既然灵感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苦思冥想或长期琢磨中的“顿悟”,就是说灵感的产生是有基础的,可以说就像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民坊有个戏说“万一我要成功呢”,可以肯定地说,在创作上没有万一,只有日积月累的生活体验和思考,方能笔下生花。
作家王蒙曾说的“灵感就是人生经验、情感经验、社会经验、生活经验等各种经验结合起来之后浮动在一般理性层次、经验层次智商的一种灵气和悟性。”都说灵感来源于生活,学会在生活中汲取灵感并巧妙地运用在创作中,这正是大作家们一直在做的事!
我觉得要激发或说扑捉灵感,首先要用心生活,感悟生活中的一切。生活从表面来看是单调的,而实质上从你自己的内心去看这个世界,你会发现自己有对世界另一种的领悟,这就是写文章的源动力或称之为创作的灵感。
广泛阅读,勤于思考,多做小抄和笔记。我一直信奉“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看到好的情节描写,华丽词句及美文,几时抄下来,有了思考及时记下来,积累各种各样的素材,待自己创作时就可能由此引发出你的灵感。
随身带着笔和纸。 灵感很怪,不经意就冒了出来了,所以你得做好准备抓住它。常有这样的经验,坐公车时,头脑就随着汽车的颠簸开始思考了。很奇怪此时的思路特别清晰,就好像当时有电脑一定能一气呵成写出一篇文章一样。可能等回到家,清晰的思路一下就没有了。所以要带支笔和小本子在身边,睡觉的时侯放在枕边,在任何时侯头脑中冒出的灵感都把它记下来,这对你写稿有非常大的帮助。
总之,灵感无处不在,用心方能感悟。
(文中图片多来自网络,如有不妥告知,我即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