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6日一整天的时间我都在收看杨瑞清校长的《“馨火访学”南京行》报告。尤其下午的课程给我们乡村教师以思考。杨瑞清校长分享了《从行知实验班到行知教育集团——让行知文化的种子在乡村学校生根发芽》的精彩内容。
杨瑞清一个从乡村教师走出来的校长。80年代农村的办学条件是难以想象的,我也是和杨校长一样,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教育的全过程。一步步从最简陋的条件到今天的网络信息化。
在那种条件下,杨校长从行知实验班,行知小学到行知教育集团,一路走来,其中的艰辛和困难不言而喻。
从行知实验班到今天的行知教育集团,我们发现杨校长是一位有想法有志愿改变乡村教育的校长,先后有行知小学,行知实验班,行知基地一步步地脚踏实地践行伟大教育家陶行知的思想。
杨校长亲近自然的儿童观和对生命的敬畏成就了行知教育的荷文化。荷花开放的过程对人生是一种启迪。
荷花的花期只有几天,从花苞到盛开,我们需要做的,只有等待。面对祖国花朵,那些后进生在行知教育里成为充满生命力的花苞,千瓣莲。只是要慢些开放,不是差生,所以我们不能着急的去手掰花苞。迟开的花苞需善待,盛开的花苞需欣赏,教育需要慢下来。
教育需要赏识,教室里的学生不是美丽的校花,就是可爱的花苞。哪里有什么后进生。杨校长告诉我们,态度一变,方法无限。态度彻底改变,奇迹就会出现。呵护心灵,才是生命教育。 "荷花心态"是杨先生对教育的朴素理解: 荷花盛开时节,荷塘里有盛开的鲜花,还有待绽的花苞,甚至是刚长出的花苞。我们当然相信所有的都会开花,绽放美丽。
受此启发,他们开发出了学校的赏识文化。
行知学院校的荷文化长廊,蕴含着太多的人生哲理。作为校本课程基地,荷文化是组成行知文化的重要一部分。受此启发,我们的李季葫芦文化还需要提炼,需要打磨!
我们李季小学是在互加手工课堂的启发下从画葫芦开始的,学校坐落在金葫芦山和银葫芦山之间,金银葫芦山有优美的传说和丰富的矿产资源,依托这一优势我们开发的葫芦文化也有了特殊的含义。
今年种植的葫芦在师生的精心管理下生长的茁壮茂盛,学生们管理葫芦,观察生长情况,研究葫芦的遗传变异,在葫芦架下读书画画。小葫芦把互加课程中的彩虹花晨读,夏加尔美术,互加手工,科学鱼课堂,互加生命教育融合在了一起。
昨天听了行知学校杨校长的报告,认识到我们的葫芦文化还有很多需要挖掘的知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一葫芦文化没有和学生的成长结合起来,杨校长在赏荷花过程中联想到学生的进步快慢,提炼出了赏识教育,我们在这方面还有文章可做。
二行知学校的荷文化组成了行知文化的重要部分,我们的葫芦文化还没有提炼出教育规律,与行知学校还有很大差距。
由于我们的知识局限,在校本课程的发展上还有许多瓶颈没有突破,还望各位教育精英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帮助我们发展提高。真诚的邀请大家帮助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