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短漫长路途的方式在我看来有两种。一是与人同行,一是与心同行
有人同行,是万幸的。如同迪伦和崔斯坦的相遇。迪伦满身血渍,甚至不知肉身已经死亡,跌跌撞撞,逃出黑暗的隧道,发现空无一人,没有呼叫的警车,没有等待救援的消防,没有满脸紧张的医生,也没有想象中如自己一般的幸存者。铅灰色的苍穹,疯狂生长的凤尾草,沮丧疲惫的泪水,索性抬头就看到了等待的少年,即使他冷眼旁观,即使他漠不关心,还是忍不住一步步迈向他,木然地听从他的命令 “跟我走。”
他没有过多的言语,却在黑夜降临之前主动握住她的手;他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却在她褪去衣物前绅士地闭上双眼;他没有完美的魔法,却在她被恶魔腐蚀前拼力制造一阵风,试图干扰它们的方向;他没有自己的名字,却在摆渡过迪伦后永远被唤作“崔斯坦”;他的灵魂在千年的重复中支离破碎,不敢再轻易舍与,却在遇见她后全部奉上。 “I exist because of you.” “I exist because you need me.”
走过枯燥无味的草野,走过臭气弥漫的泥泞,走过危机四伏的山谷,他陪伴她穿越这片荒野——这是她心灵的映像。离异的家庭,稀缺的友情,人世间的经历在这里反映为一片荒芜,连避身之所——安全屋,也只是破败不堪的木屋。还好与你同行。 这让我不禁想起《一个人的朝圣》中哈罗德·弗莱为见奎妮走过的那段路。不同的是哈罗德是一人独行,迪伦与崔斯坦并肩;不同的是隔离哈罗德与奎妮的是生死,隔离迪伦和崔斯坦的是命运的界限。
走过了这条分界线,迪伦便是孤身一人。她痛哭,她平静,她信命,但是不认命。她抓住最后一点的希望,决定回到那片荒原。《边城》中有这样一句话:“那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对于迪伦来说,要么永远不踏出那一步,要么就是现在。
与心同行,究竟要付出多大的勇气?灼热的紫红色荒原,焦橙色的天空,和从前一样,有恶魔潜伏的路,只是这次无人陪伴,但想到或许你就在终点,我便愿意孤军奋战。 在我看来,与心同行的本质还是与人同行。只是这个人,他暂时不在身边。但是走出的每一步路,承受的每一份痛苦,都是为了能和他再次遇见。 总有人爱忽略崔斯坦的孤独。或许是他离开的太为轻易,但这是命运的齿轮。他连双腿都无法掌控,只有一半残缺的灵魂,永远的留在了陪伴女孩走过的荒野上。 当她再次出现在他的面前,是震惊,是喜悦,是灵魂的归属,是对未来深深的担忧。他有让她回头的能力,但这次他愿意逆天而行。
爬回隧道,返回人世。 “嗨。” “嗨。” “原来你在这里。” “我在这里。”
时常会想,我的心灵会映射出来什么样的图景?突然也想要一片荒原,因为这里什么都没有,只有我和你。这样我便能好好看着你,记住你那双钴蓝色的眼睛。重逢之时,我便能在众多灵魂中毫不犹豫的走向你——我的摆渡人。